從刑警隊到禁毒中隊五年,劉蘇覺得自己進了一個圈子,圈子里只有三種人,緝毒警、毒販和癮君子們。劉蘇參與抓獲了幾百名吸販毒人員,里面有領著低保的普通人,落個家徒四壁,也有電視上的明星,正是人生的高光時刻。無論境遇如何,他們都在追求快感的過程中敗了下來。人們似乎總覺得毒品離自己很遠,但劉蘇清楚自己所身處的這個圈子,對于故鄉北京的危險。他和自己的同伴必須努力扼住這個圈子,并讓它越來越小。
對于禁毒中隊的民警們來說,這是件必須做下去的事情,隱秘而光榮。
從刑警到禁毒警:“對手變了”
父母都是警察,劉蘇自小在刑警隊長大,看著父輩們忙碌著進進出出,他覺得自己加入這個行業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父母勸過,沒聽。”警校畢業,劉蘇回到了曾經耳聞目染的環境,進入海淀分局刑警隊。他當時相信,自己已經選擇了那個最直面丑惡的警種。
自此,劉蘇每天在抓捕、提審中循環往復,兒時的夢想逐漸照進了現實。
劉蘇警校時的同窗老牛則在畢業兩年后進入禁毒中隊,兩人有時聚聚,也會聊幾句各自工作上的事情。劉蘇那時已覺得老同學似乎面臨著比自己還大的壓力,卻說不清其中的原委。
直到2011年,劉蘇也調入海淀分局禁毒中隊工作,改變開始發生。
第一次抓捕是個女毒販,開始進行得很順利,在小區樓下控制了她的同伙,起獲100克毒品。而在屋里,女毒販也明白民警的來意。
“我這兒就幾十克,自己用的。”這數量和劉蘇掌握的情報相差甚遠,屋里又搜了幾遍,還是沒有收獲。
只好調來警犬,最終在紙簍那兒嗅到了蹤跡。女毒販在紙簍里套了兩層黑色塑料袋,上面放著垃圾,垃圾袋的夾層里則藏著500克的毒品。
劉蘇想起以前當刑警的日子,不少嫌疑人在被抓獲時似乎如釋重負,放下了所有抗拒。再看看眼前的女毒販,他開始明白:“我的對手變了。”
“毒販也看新聞,記臉、記車號”
伴隨著多變的抓捕環境,隨之而來的是危險的增加。有一年冬天收到情報,一個嫌疑人剛帶著幾百克毒品返回北京家中。老牛帶民警趕了過去,一摸汽車機器蓋,還是熱的。
緝毒講究抓捕的時機,最有力的證據就是毒品,“人贓并獲”不是句空話。老牛和同事窩在嫌疑人家四周,其間趴在門口聽過一回,里面傳來推杯換盞的聲音,等待只好繼續。
到了后半夜,趁著房門打開的機會,民警沖了進去。三名嫌疑人被控制,開始仍是那句狡辯:“我這兒就幾克,自己吸的。”
幾回合言語上的交鋒過后,嫌疑人說毒品在臥室里,帶著民警去指認。老牛事后想想才覺得后怕,多虧那會兒嫌疑人已經上了手銬,還有民警擒著胳膊。
進到屋里,嫌疑人不自然地向床邊挪動,看情況不對,民警將他推開、掀起被子,里面是把已經子彈上膛的手槍。
持槍是為了應付“黑吃黑”和民警的抓捕,還讓劉蘇頭疼的是那些駕車的毒販。在毒品的作用下,嫌疑人的底線早就超過常理,在北京復雜的路況下如何逼停成了必須要做的決斷,禁毒中隊已經有幾輛車在抓捕時被撞得報廢。
更大的難度與危險,與之相對的則是緝毒警必須的隱秘性。即使在電視中出鏡,緝毒警周身也要被做上厚厚的技術處理。劉蘇說這樣的“隱藏”不僅僅為了民警的安全,同時也是辦案的需要。“我們都在研究彼此,毒販也看新聞,記臉、記車號。”
當刑警時,破案之后劉蘇總能感受到來自受害人一方的謝意。但在本就不存在什么報案人的緝毒隊,他只收到過一位老人的錦旗。兒子吸毒成性,老人只好撥打了舉報電話,民警之后打掉了她兒子身邊的吸毒圈子。
眼看著毒品在慣犯身上逐漸侵蝕
和朋友聊天,身邊的人總覺得毒品離自己很遠。可劉蘇看看自己經手的案子,一段段因為毒品偏離軌道的人生卻是那么清晰。
一次抓捕,嫌疑人是一對夫婦,民警進屋時,毒品和吸毒工具放在家里,他們上小學的兒子就在隔壁屋里寫著作業。小男孩總是見到這樣的情景,似乎已經麻木了,只是輕聲說了句:“爸爸媽媽又被抓走了。”
夫妻倆生活不寬裕,每個月靠領低保度日,毒癮難耐又敗光了積蓄,兩人開始以販養吸。“很多吸毒的揮霍光了積蓄,都走上了這條路。”劉蘇說。
除了普通百姓,還有那些人前光鮮的明星。劉蘇曾參與過對一名吸毒演員的抓捕。劉蘇說,對明星吸毒行為的行動過程與平常并沒什么不同,他只是看出這位明星顯得更加沮喪,“他好像覺得自己的前途徹底完了。”
劉蘇說,對明星吸毒行為的行動過程與平常并沒什么不同,而對于老牛來說,最不愿看到的是那些十幾歲的年輕面孔。可能只是因為錯交了一個朋友,就此染上毒癮。“出來以后,周圍朋友都是吸毒的,別人也會因此遠離你,很難走出這個圈子。” 抓捕的時候,劉蘇和老牛總會遇見“熟悉的面孔”。有時,他們好氣又好笑地問一句“怎么又是你啊”,面前那人也覺得不好意思,把頭低下、只回了倆字:“認栽。”
在一次次“諷刺的重逢”背后,則是殘酷的現實。毒品對身體的危害是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一些人第一次被抓,身體還與常人無異,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開始瘋癲地說笑、皮膚起疹潰爛,毒品對他們心智和身體的侵蝕已經沒了半點遮蔽。
“回到從前,選擇也不會改變”
一年前,也是入冬的時候,剛剛進行的抓捕中,又一次強行逼停讓汽車前擋撞得粉碎。老牛扒拉著一頭怎么也弄不干凈的玻璃碴子,走進了劉蘇的辦公室,一個是中隊副隊長、一個是中隊指導員,“我倆互相消解一下負能量。”
兩個警校同學都已經到了35歲的年紀,劉蘇未婚,老牛的兒子已經7歲了。因為工作需要,他經常十來天才能回家一次,上了案子,這個周期還會無限延長。
“回來了也不做飯、刷碗。”回到家里,妻子少不了些抱怨,老牛也不好多解釋什么,晚上八九點鐘早早地就睡下了。“有時候難得兩三天回家一次,她就逗我,是不是讓單位開除了。”
老牛也絕少提起工作時的內容,那些抓捕的經歷于自己是成就,說出來卻只會徒增妻子的擔心。他開始習慣滿足內心的感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話好像不再那么空洞,“有時候照照鏡子,看自己長得越來越像林則徐”。
7歲的兒子是老牛忠實的“崇拜者”,早就說過將來也要從警,而老牛也已很正式地勸他打消這個念頭。可在家打電話時總免不了談工作的事情,兒子一旁聽著,對毒品種類的了解已經超過了大多數成年人,老牛不確定自己的勸誡在若干年后是否能夠奏效。
劉蘇覺得,老同學的兒子和自己年少時是一個模樣,好像每個男孩都希望追隨警察父親的腳步。
在平均年齡40歲的禁毒中隊,家里孩子不滿三歲的還有四五個人,身肩指導員職責的劉蘇除了破案,還要幫著同事們協調和“后院”的關系。他不定期地家訪,有時也會接到家屬打來的電話,劉蘇總要說上幾句寬慰的話語。
如今又是一年年底,隊里的任務還是那么繁重。劉蘇想著給大家鼓鼓士氣,他翻唱了謝天笑的那首《不會改變》,配的MV就是隊里平日辦案的情景,他也希望戰友的親人們能看到他們所做的努力。
當然,MV的畫面也被打上了厚厚的馬賽克。即使如此,劉蘇還是特別喜歡最后的幾句歌詞,“就算世界再回到從前,我知道我的選擇,也不會改變。”
?
?
?
相關鏈接:
禁毒宣傳走進海口美蘭區靈山鎮 戒毒人員現身說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