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披露江西彭澤磯山工業園企業違法排污、空氣污染現象,令人觸目驚心。
這個工業園區牛在什么地方呢?一是幾乎不把中央環保督察組放眼里,“你來我停,你走我生產”,我行我素;二是污水處理廠形同虛設,化工企業把污水直接排入長江,嚴重影響水質安全;三是園區污染公開化、常態化,白天濃煙籠罩,晚上煙霧繚繞,臭氣熏天,當地百姓卻不得不忍氣吞聲。這一幕場景,令央視“拍案而起”,在節目中直接質問:彭澤縣磯山化工園區究竟是誰家的天下?
企業敢于這么做,不會沒有原因,一定有什么因素讓它有恃無恐。要么是吃定地方政府不會關閉企業,要么是地方政府充當了企業的“保護傘”。說得更明白一些,就是地方政府不想動它或不敢動它。不想動或是因為地方經濟發展離不開這些企業,而不敢動則可能是因為盤根錯節的利益關系壓過了法律。但無論何者,這都凸顯了政府部門監管的缺位。
按理說,《環保法》規定很清楚,地方各級政府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國家實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在許多地方也已推行環保“一票否決制”。要說當地沒有進行過處理也不公允。如去年4月,因為該工業園被媒體曝光存在違法排污現象,當地環保負責人被免職。在這樣的背景下,該園區仍能肆無忌憚,不把環保放在眼里,這說明什么?這至少表明,被免職的環保負責人也不過是“替罪羊”一個,問題不止出在其身上。
行文至此也就很清楚,表面是一個工業園區的污染問題,實則是一個地方的不作為問題,而其不作為,又可能在于難以有所作為。試想,除非有更大的權力背景撐腰,否則相關部門官員豈敢拿自己的烏紗帽開玩笑。反之,如果有更高級別的官員壓下來、打招呼,下面的官員又有幾個人敢于不從?這就是所謂的“問題出在下面,根子卻在上面”。如果不把這個工業園區的“保護傘”端掉,當地換幾任環保局長、縣委書記,恐怕也無濟于事。
江西彭澤縣并不是沒有能力治污。相關報道就提到,當中央環保督查組巡視彭澤,一夜之間,磯山化工園區晴空萬里,這說明工業園區并不缺乏排污設備,只是為了降低成本,不愿意開著而已。寧可讓排污設備形同虛設,寧可讓當地百姓忍氣吞聲、在嚴重污染環境下生活,這豈止是環保意識缺乏的問題,分明就是不管他人死活的赤裸裸的惡行。那些為工業園區違法排污撐腰的勢力,實際上就是這一違法行為的幫兇。
彭澤磯山工業園或只是當前環境保護的一個縮影。嚴格來講,這還不止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沖突,而是既得利益者對普通民眾及其子孫后代生存權的掠奪。環保工作就該站在這樣的高度與立場,才能痛下決心、毫不妥協。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