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網報道】(記者朱晶晶)一個掃描后能進入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叢葬地虛擬全景的巨型二維碼,上面擺放著一個個承載著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信息的“記憶之盒”,還有青年大學生國家公祭詩歌朗誦在回響——今天(12月6日)下午,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詩歌朗誦會暨“記憶之盒”展示活動啟動儀式在南京師范大學隨園校區舉行。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楊翠英和周文彬參會(朱旻瑞 攝)
本次活動由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南京廣播電視集團、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主辦,南京電視臺少兒頻道、龍虎網承辦,通過“記憶之盒”、巨型二維碼、虛擬全景、實景詩歌朗讀等表達形式,以“記憶長存、照亮未來”為主題,表達中國人民牢記歷史、追求和平的夙愿。
“記憶之盒”可在高處進行掃描 (高菲 攝)
現場擺放的巨型二維碼長寬均為4米,二維碼圖案由100多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照片拼成,從高處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全市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虛擬全景,這也是南京首次通過虛擬現實和360場景的方式完整地呈現叢葬地。而一個個“記憶之盒”則象征著一位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回憶,掃描盒子上的二維碼,可以看到幸存者的資料介紹以及當年他們所遭遇的苦難。
“這是南京首次通過虛擬現實和360場景的方式完整地呈現叢葬地,通過掃描二維碼,觀眾可以很清楚地了解相關歷史以及幸存者們的資料。我們都知道VR是從近年才開始興起的新型影像方式,很多網友也比較興趣,用這個新的方式來呈現公祭的主題,可以讓大家更好的接受,所以今年我們選擇將歷史的回憶與當下VR技術相結合,讓更多人都知道這段歷史,銘記這段歷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副館長陳俊峰如是說。
南京師范大學隨園校區的前身是金陵女子大學,當年這里曾經是國際安全區。在啟動儀式上,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代表——今年已經91歲高齡的楊翠英老人和78歲的周文彬老人,在活動現場講述他們親歷的那段悲慘歲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