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至12月1日,由全國總工會和國家網信辦聯合開展的“中國夢·大國工匠篇”主題宣傳活動網絡媒體第三次深入企業采訪活動來到了湖北。
4天時間里,來自中央主要新聞網站及部分商業網站的30余位記者、編輯,深入湖北省武漢、孝感、黃石、咸寧、襄陽、十堰、宜昌7個城市的重工、汽車、航天、橋梁、餐飲、工藝美術等多家企業,采訪報道了17位一線工匠,聆聽工匠故事、感受工匠魅力、傳播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方成“金牌工匠”
“師傅,只有100微米(行業標準)的偏差了,差不多了。”
“什么‘差不多’?必須要調到80微米(三峽標準,一根頭發絲的直徑)以下。”
和師傅凌偉華的這番對話,付興偉記憶猶新。在檢測、調整電機與壓油泵的同心度時,他們往往一蹲就是一兩個小時,作為長江電力三峽電廠主機分部調速器負責人的凌偉華從不因此降低標準。從事調速器工作近30年,凌偉華對三峽電站34臺水輪機了如指掌,通過對機組“望、聞、問、切”就能準確判斷出故障原因并迅速開出“藥方”。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金牌工匠”?工匠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一名“金牌工匠”的自我修養就是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的背后,是工匠們對于自身嚴苛到極致的要求。在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中小件加工廠鉗工魏紅權看來,“任何手藝都是磨出來的”。30年來,他始終不忘苦練基本功,從挫、刮、鋸、斬,到逐漸學會車床、銑床、磨床等多種精密加工機床的操作方法。經過他手工研磨的零部件外觀平整光亮猶如鏡面,甚至超過了機械生產的精度。
精益求精的背后,是工匠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鉆研精神。為了避免焊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1毫米裂縫,武漢一冶鋼結構有限責任公司電焊工趙宗合帶隊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查閱各種資料,反復進行試驗,最終找到了有效的焊接解決措施。如今,這項焊接技藝被廣泛應用于LNG(液化天然氣)儲罐領域。
精益求精的背后,是工匠們的高度責任感。中鐵大橋局七公司的“80后”試驗員藕長洪是核心把關人,什么樣的工程需要什么樣的混凝土配比,他都要反復試驗才能確定答案。他練就了一項絕活兒——砂子的含水率是多少,用手一抓就一清二楚。
工匠精神的魅力
工匠精神為什么能在這個時代引起大家的強烈共鳴?聆聽了17位工匠的親身故事和成長經歷,就能深刻感知工匠精神的魅力所在。
工匠精神的魅力在于吃苦耐勞、執著堅守。
池新連的工作被看做是“在刀尖上舞蹈”。在航天火藥整形領域,一旦操作不慎、蹭出火星,火藥會被瞬間引燃甚至發生爆炸,逃生的機會幾乎為零。面對這份高危職業,池新連未曾放棄,而是努力用不斷精進的技術與風險“正面對抗”。通過成千上萬次地琢磨練習后,池新連練就了一手快、準、穩的絕活,每一刀的誤差不超過0.3毫米,被業內公認為固體發動機藥面整形領域的“池一刀”。
工匠精神的魅力在于熟能生巧、匠心獨具。
勁牌有限公司白酒技術員童國強,一杯酒只需聞一下,他就能知道酒的優劣、種類、香型、使用什么曲種、什么生產工藝。這些旁人看來堪稱了不起的技能,卻被童國強認為是基本功。他把自己關在實驗室里,對著全國百余種名酒一一品評,仔細分辨,記在本子上,刻在腦海里,一遍又一遍達到了“熟能生巧”。
工匠精神的魅力在于不斷學習、守正創新。
“作為一名工人,如果不懂得創新,又怎么去創造價值?”武鋼質檢中心設備管理員朱有發說道。從事質量檢驗工作整整42年,他先后完成30多個技術革新和技術攻關項目,取得國家專利4項,國家發明獎4項。2006年,他成功研制了第一臺國產熔融爐,使很多企業擺脫了依賴日本進口的歷史,大大節約了成本,而且更加先進。
讓工匠精神常在
“傳承不能只傳一個,要越多越好!”在這些優秀工匠眼中,只有讓“絕活兒”不絕,才能讓工匠精神常在。
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首席焊接技師代能武是全國技術能手。他了解到公司目前缺少大量焊接技術人才,而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傳授年輕焊工是提高焊工的整體水平的最好方法。于是,從2003年起,代能武收了一批年輕的焊工學徒,手把手從最基礎的焊接要領教起,把自己20多年的焊接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徒們。經過幾年的學習和鍛煉,這些年輕焊工成為公司的中堅力量。
產品一次交驗合格率100%、節點實現率100%——這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首席技能專家周虎取得的成績。現如今,由他帶領指導的“虎家軍”屢屢在技能大賽上斬獲殊榮,有的徒弟像他一樣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而且,這批周虎帶出的優秀青年技能人才,又成為別人的師傅,“虎家軍”的隊伍不斷壯大。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把活兒做好、做精、做出道道來,然后教會徒弟。讓他們也把活兒做好、做精、做出道道來,然后再帶好徒弟。”周虎一席樸實的話語,詮釋出工匠們共同的心聲。
精益求精、愛崗敬業、執著堅持、創新傳承……每一位優秀工匠在崗位上的動人故事,都在向我們展示著勞動之美,更激勵和引導廣大職工建功“十三五”,以勞動托起中國夢。
?
相關鏈接:
【大國工匠】鐵路線背后的設備“創新專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