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4日,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立足人心向背,從作風建設著手發力,確定了一個穩固、有力的戰略支點,撬動全面從嚴治黨的整體格局。這個支點,就是被稱為“鐵八條”的中央八項規定。
四年過去,八項規定已經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管黨治黨的“動員令”,變成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內監督的“必答題”,更走入尋常百姓生活,成為人民群眾津津樂道的“身邊事”。新近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7頁就對“八項規定”作出規范釋義。
“鐵八條”究竟有多鐵
“規定就是規定,不加‘試行’兩字,就是要表明一個堅決的態度,表明這個規定是剛性的。”四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審議通過八項規定時語氣篤定,“我們說了不是白說,說了就必須做到,把文件上寫的內容一一落到實處。”
那么,這個被總書記點名賦予“剛性”的“鐵八條”,究竟有多鐵?請看幾組數字——
截至2016年10月31日,全國已累計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46431起、處理196947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98836人。從受到紀律處分的級別分布來看,省部級15人,地廳級999人,縣處級7632人,鄉科級90190人。
截至2016年12月4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監督舉報曝光專區”已持續通報各類“四風”問題7392起,10654人被點名道姓公開曝光,日均通報曝光7.3人。中央紀委通報曝光26批131起典型問題,其中中管干部26人,并連續38個月公布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情況。
四年來,這個看似細小的切口,破開了祛除頑瘴、治愈痼疾的有效縱深;這顆看似微小的種子,孕育了勤儉辦事、為民務實的豐碩果實;這枚看似簡短的音符,奏響了全面從嚴、永遠在路上的宏大序曲;這方看似普通的磚石,夯下了厚植信任、凝心聚力的堅實基礎。
歷史經驗表明,匡正黨風歷來是極端重要而又極難抓實的。那么,最近四年來改進作風取得實實在在成效的秘訣是什么?讓我們來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尋找答案。
“一些不良作風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長一茬。癥結就在于對作風問題的頑固性和反復性估計不足,缺乏常抓的韌勁、嚴抓的耐心,缺乏管長遠、固根本的制度。”2014年10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指出抓作風難見長效的“軟肋”。
補足兩個“缺乏”,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化八項規定剛性,推動落地生根的著力點,也是四年來作風建設不斷取得顯著成效的關鍵。
常抓的韌勁、嚴抓的耐心讓鐵規更鐵
2013年1月22日,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不足兩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在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強調,改進工作作風的任務非常繁重,八項規定是一個切入口和動員令,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做善成。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表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作風問題“常抓的韌勁、嚴抓的耐心”。四年來,各級黨組織層層落實中央要求,在作風建設中堅持抓常抓細抓長,不斷祭出新招數、釋放新信號,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返璞歸真、固本培元,讓八項規定更具剛性,不斷推進黨的作風向上向善轉變。
落細落小落實的貫徹執行,讓鐵規更鐵。從總書記輕車簡從深入基層調研,到中央政治局常委蹲點聯系指導基層教育實踐活動,再到召開中央政治局專門會議對照檢查落實八項規定情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時時處處事事以身作則,通過示范、帶動層層壓實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政治責任。習近平總書記還通過批示反對浪費,要求中央巡視將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重要監督內容,肯定中央紀委緊盯月餅、賀卡等小事小節持續抓好重要時間節點等,推動各級黨組織以具體而有力的舉措一環緊著一環擰、一錘接著一錘敲,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深入人心。
新招頻出的監督執紀問責,讓鐵規更鐵。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央紀委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緊扭住“四風”不放,越往后執紀越嚴。從將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行為列入執紀審查重點、作為紀律處分重要內容,到對組織、參加隱秘聚會的一律從嚴查處,再到深挖細查執紀審查、巡視巡察、信訪舉報、社會案件中發現的“四風”問題線索……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對頂風違紀露頭就打、及時曝光,用鐵的事實打消了人們心中“改作風會不會是一陣風”的疑慮,并形成了強大震懾,強化了“不敢”氛圍。
循序漸進、固本培元的推進方式,讓鐵規更鐵。從嚴查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禮等顯性“四風”,到對使歪招、打折扣、搞變通的隱性“四風”堅決掃除;從解決“四風”問題,到努力改進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干部生活作風,使黨的作風全面純潔起來;從匡正黨風政風,到推動社風民風除舊布新;從以思想教育加強黨性修養,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人心向背、事業興衰的政治高度,緊緊扭住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放,標本兼治推進黨的作風全面好轉、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入。
“絕不允許出現‘爛尾’工程,決不能讓‘四風’問題反彈回潮。”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只要真管真嚴、敢管敢嚴,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堅持,黨的作風建設就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
內容科學、配套完備的制度體系助鐵規更鐵
11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規范黨和國家領導人有關待遇等文件,對中央八項規定進一步加以拓展和深化。這一事實表明,出臺至今,八項規定早已不是“單兵突進”,而是“集群作戰”。四年淬煉,“鐵八條”在科學完備的作風制度體系中愈發剛性、有力。
早在2013年11月27日,中央就印發《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2013—2017年)》,要求“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為著力點,針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突出問題,加大作風建設方面黨內法規建設力度,提高相關制度的集成性、針對性和執行力,為推進作風建設提供有力制度支撐”。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推動下,50多部涉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公務接待管理、公務用車改革、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等方面的黨內法規相繼出臺。
細化作風建設責任,督促擔當履責,提升制度剛性。剛剛出臺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在第五部分“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中,為全黨反對“四風”指出“重在解決”的4類突出問題,并提出抓常抓細抓長、防范和查處隱形“四風”等一系列硬性要求,明確全黨必須“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常態化、長效化”。《黨內監督條例》則對黨的中央組織、黨委(黨組)、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改進作風中負有的監督責任做了詳細分解。黨委(黨組)對抓作風建設負有主體責任,去年施行的《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對此進行了細化,規定相關黨組織及其成員應當嚴格落實中央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各項規定,堅決反對“四風”。這些明確的履責規定,為相關主體落實抓黨風責任戴上“緊箍”。
嚴肅懲處問責要求,強化紀律震懾,提升制度剛性。今年元旦起施行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將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反對“四風”的實踐成果制度化,列出一系列作風方面的“負面清單”。今年7月8日起施行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則要求問責“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落實,作風建設流于形式”等情形。去年8月3日起施行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要求巡視組應著力發現被巡視對象的“四風”問題,并及時移交巡視發現的領導干部作風方面突出問題線索。去年7月19日起施行的《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第八條也規定,干部若“違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經組織提醒教育后不能改正,必須及時予以調整。這些帶有懲戒性的規定,都是改進作風中的“高壓線”。
細化作風行為規范,明確操作指南,提升制度剛性。2013年11月18日印發實施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以及陸續印發的《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規定》《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等數十部法規制度,對公務接待、公務用車、會議活動、辦公用房、差旅住宿等方面做出了系統、全面、細致的要求,為把優良作風的目標要求分解為實際行動,給出了清晰的操作指南。
查處、曝光重在改進作風的“表”,建章立制則是管根本、管長遠的“里”。黨員干部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邊界的模糊認識,需要制度來廓清;通過執紀問責開拓的作風“疆土”,需要制度“防線”來守護;經過實踐檢驗的好經驗、好做法,需要制度來鞏固。一枚枚制度“釘子”牢牢釘下,為作風的持續轉變提供了強大的制度支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探索實踐在前,總結提煉在后”原則——制度立項都是針對具體問題,制度制定則通過廣泛征求意見,不斷統一思想,制度出臺后,又以嚴格的監督執紀問責,形成“執行制度沒有例外”的穩定心理預期,有效提升了制度的科學性和執行力。
從兩個“缺乏”到“永遠在路上”,四年來的實踐表明,只要全黨向中央看齊,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改進作風上繼續堅持“常抓的韌勁、嚴抓的耐心”,持續完善“管長遠、固根本的制度”,八項規定的“根”將扎得更深、更廣,從而涵養出更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厚植下更加扎實穩固的執政基礎,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創造良好環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