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者在向小朋友講解文明交通知識。
連日來,龍泉鎮街上不時能看見一些老人,手拿掃把、簸箕等將地上垃圾落葉清理干凈,同時勸導市民整齊停放電動車,忙得不亦樂乎。這是龍泉鎮組建的中老年志愿服務隊,由60位離退休老人自愿組成。“我雖然已經退休,但能為‘雙創’貢獻一己之力感到很自豪、很有意義。”服務隊隊員陳阿姨說。
發動“五老”志愿者參與“雙創”只是龍華志愿服務中的一項舉措。“雙創”模式開啟以來,龍華區緊扣“全民發動、全民參與”這條主線,狠抓志愿服務工作的組織與管理,建立以“志愿龍華”網站為中心、以微信為宣傳陣地的組織平臺,推進“基層群眾點單、志愿龍華審單、志愿組織接單”的“三單制”志愿服務運作模式,在機制體制、隊伍組織、品牌活動、陣地打造、活動載體等五個方面積極探索,不斷加強志愿服務資源有效供給。
記者陳小萍 通訊員韓易成 文/圖
體制機制運作“新”
志愿服務的充分發展,需要系統化的制度保障。“志愿龍華”平臺的建立,實現志愿者、志愿團體注冊,志愿服務信息發布等功能,規范的管理服務和交流展示使得各類志愿服務項目成果、公眾宣傳,志愿服務影響力和感染力全面開花,“紅利”惠及轄區5萬志愿服務群體。
“需求+服務”對接機制,也是龍華區完善志愿服務機制力推的一道“主菜”。其特色是需求信息包含志愿服務工作的具體內容、參與方式等,便于志愿團隊就近、就便參與志愿服務。臺風“莎莉嘉”防風防汛期間,龍華區通過“志愿龍華”網站、微信群等渠道發布鎮街一線的需求信息,吸引海南綠涯公益團隊等多支隊伍百余名志愿者參與到防風志愿服務中,并積極為志愿服務團隊解決實際困難,有效促成“需求+服務”的對接。
隊伍組織方式“新”
龍華區積極整合社會多方力量,從行政單位、社會組織等多層次、全方位進行宣傳發動,不斷為志愿隊伍組成“成分”添磚加瓦。
截至11月底,“志愿龍華”平臺注冊志愿者3370人,注冊團隊143個。志愿者及志愿團隊來自社會各界:有由行政單位組成的志愿服務隊,有在校大學生組成的青年志愿隊……同時,創新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采用“社工+志愿者”的形式,將一部分志愿服務活動打包給社工工作人員。
“四點半課堂”是金貿街道玉沙社區的特色服務品牌項目。平時,玉沙社區星海社工站會對社工、志愿者們針對“四點半課堂”的服務內容、課堂秩序、志愿服務要求等進行培訓,以便社工和志愿者們能為“四點半課堂”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現今,“四點半課堂”已延伸至海墾、大同街道等地,惠及范圍不斷擴大。
品牌活動宣傳“新”
龍華區率先建立志愿服務每日一報制度,通過反饋每日文明交通勸導、“小煙頭、大文明”等各項志愿服務活動進展情況,將參與人次、服務時長、取得成效直接呈現,有效推動全區志愿服務常態化。
同時,階段性打造熱點,保持志愿服務熱度不減。“周末趣味課堂”、“關愛困難糖尿病人”、“愛國衛生義務勞動”等志愿服務活動受到省內主流媒體的報道。熱門活動還有“‘雙創’在我家·微宣講”活動、“完美假期,互助共行”志愿服務活動、“‘雙創’樹先鋒,垃圾不落地”宣講活動等,志愿服務余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愛心綿延流淌。
據統計,自8月2日起,全區共有志愿者參與轄區志愿服務活動達38780人次,參與服務時長達94530小時。
服務陣地打造“新”
12月8日,大同街道龍華路龍華商城門口,龍華區首個志愿服務示范崗亭正在火熱施工中。
龍華區積極打造線下志愿服務聯絡平臺,穩步推進志愿服務站示范崗亭建設,實現線上線下“雙融合”。首個示范崗亭地處交通要道,交通流量大,服務對象輻射面寬。目前,該項目雖尚未完工卻已吸引綠涯公益、老陶義工等多個志愿服務團體搶先入駐。
龍華區志愿服務不但覆蓋街面,而且零距離服務尋常百姓。例如,海墾街道濱濂北社區“一站式”服務平臺,設有老人日間照料中心、校外心理咨詢室、“四點半課堂”等機構,為居民提供周到而全面的服務,真正把關愛、溫暖送到百姓心坎里。
活動載體形式“新”
“叔叔,現在是紅燈,你要停下來等一等。”稚嫩的聲音鏗鏘有力,正在進行文明交通行為勸導的是小學生周小云。節假日只要有時間,她和她的小伙伴都會報名參加龍華區“小手拉大手,‘雙創’進校園”之“文明交通小使者”萬人交通志愿活動。
這是龍華區志愿服務活動載體的深化和創新。活動以孩子為主角,以孩子的視角看文明,以孩子的力量帶動家庭成員,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文明交通的行列中,通過小手拉大手,拉起交通安全“心”防線。
此外,結合工作實際,龍華區組織開展“掃描桶蓋二維碼搶現金紅包”、“助力‘雙創’·健康義診·情暖社區”、“關愛‘雙創’一線工作者·炎炎夏日送清涼”等系列志愿服務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載體使得人人都能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不斷激發市民主人翁意識,呈現“互相幫助、助人自助”新格局。
(海口網12月11日訊)
?
相關鏈接:
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海口美蘭區開展主題志愿服務活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