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中旬亞米級衛星影像顯示抱坡嶺完全被綠色覆蓋,除少量建筑為灰色外,整個衛星影像90%為綠色。來源:南海網
新華社三亞12月9日電題:“生態修復、城市修補”——三亞找回城市發展靈魂
新華社記者凌廣志、鄭瑋娜、涂超華
入冬以來,全國發往三亞的航班、列車開始爆滿,三亞再度迎來旅游旺季。
今年來到三亞的游客欣喜發現,以椰風海韻聞名的三亞,風景更加迷人,環境更加宜人。
作為我國唯一的熱帶濱海旅游城市,去年起,三亞開始在全國率先開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工作,著力整治城市發展亂象,對久治不愈的“城市病”實施“根除術”,城市管理在轉型中實現了提升治理能力、百姓共享優質生態民生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以“雙修”治亂——破解城市治理困局
從小漁村發展到著名旅游城市,三亞一度經歷了“野蠻生長”階段。違法建筑泛濫、河水污染嚴重、海岸線遭到破壞……愈演愈烈的“城市病”,讓本地群眾不滿、外地游客詬病。
違建一直是三亞城市發展的“毒瘤”,2014年底,城區違建超過1.5萬棟,面積上千萬平方米。三亞加大整治力度,去年4月至今,三亞市已拆除違法建筑12572棟,面積達748萬平方米。與風景優美的三亞灣一路之隔的天涯區海坡村,全村面積僅230多畝,但違建就多達數百棟。近兩年拆除了包括鳳凰豪生五星級酒店、馨雅國際度假酒店等大型違法建筑。目前,全村違建已拆除近半。
同時,三亞出臺和完善規章制度,將城市治理納入法制軌道。1年多來,先后針對城市建設出臺了14項部門管理規定和6部城市建設技術標準;編制完成《三亞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總體規劃》等6項規劃;為了實現從“被動治”到“主動管”,制定了13個常態化旅游管理辦法,形成了暗訪、舉報、督辦、旅游警察協助等11個長效機制。
這些年,因管理不力,三亞旅游市場一度亂象不斷,負面新聞迭出。對此,三亞抓住突出問題全面整治,打響旅游市場治亂“第一槍”,成立了市民游客服務中心,提供求助、咨詢、投訴、舉報等24小時服務,10余個涉旅監管單位同場辦公,形成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行政執法部門“四位一體”的專業化旅游市場監管處置管理模式,直接對接游客投訴,防止推諉扯皮。
11月19日,來自上海的游客王曉在三亞海棠灣一家海鮮排檔用餐時菜品被重復收費。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她撥打了投訴電話,當地工商、旅游等政府部門連夜對不良商家進行查處。涉案海鮮排檔退一罰三,共賠付這位游客7860元。而就在兩年前,游客類似的遭遇往往只能自認倒霉。三亞兩年來的旅游市場整治,讓違法者最大程度地難逃法網,游客的安全感和愉悅度明顯提高。
“三亞堅持嚴管重罰零容忍,提高違法成本不再停留在紙上。”三亞市委領導鄭重宣示。
“雙修”讓三亞灣更加美麗迷人。來源:三亞日報
以“雙修”惠民——讓城市跟上民生腳步
生態修復、城市修補開展了1年多時間,三亞市民欣喜地看到,過去熱衷于“種房子、賣房子”的三亞,轉而注重種樹建園。
東岸濕地公園、紅樹林公園、豐興隆橋頭公園……三亞這兩年新建了6個大型公園,新增了287萬平方米綠地。一條位于三亞河上游的城市“綠色項鏈”悄然成型,新老9個公園與綠道、水系串聯,形成新的“一河九園”城市中心公園帶。新建的綿延12公里的月川生態綠道,把三亞河、公園以及15個居民小區串聯起來,為主城區近8萬居民提供了豐富的休閑空間。
“不管是生態修復還是城市修補,三亞堅持把民生放在首位,把城市作為整體的公共產品來精心打造,直接受益者是百姓。”三亞市長吳巖峻說,通過將生態作為城市的靈魂引入城市治理和規劃建設,三亞提出重構城市的生態空間。注重構建山、水、林、田、湖、海、濕地等為一體的城市生態大格局,系統性地解決山體破壞、水系不暢、海岸侵占、城市綠化不足等問題,讓百姓共享生態民生。
記者了解,通過新建污水管網、截污等措施,三亞河水質已由五類提升到三類,沿河紅樹林生長茂盛,白鷺等各種水鳥顯著增多。海棠灣和亞龍灣是三亞最優質的海灘,過去被高星級酒店紛紛圈占,現在正回歸公共本質。海棠區今年3月起從11家星級酒店收回被占公共用地,拆掉各種酒店自建設施,開建濱海步道,在海棠灣已建成18條通海廊道。
近日,三亞市正式開通內河旅游項目。已是第三次來三亞過冬的北京游客韓璐體驗了一次“太空動漫船”。“原來的三亞河水又黑又臭,現在臭味沒了,還有了魚兒,沿河兩岸的紅樹林里都是成群的白鷺。”韓璐說。
“河水變清,禿山復綠,公園成串,綠廊遍布,步道相連”成了今日三亞城市環境的真實寫照,讓綠、讓路、讓景、讓海于民的承諾得以實現。
三亞灣原生植被恢復良好。來源:三亞日報
以“雙修”轉型——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雙修”的變化讓市民和游客滿意度提高了,三亞市各級干部在這一整治城市發展亂象過程中,發生了三個方面的重要轉變——
從經濟掛帥到生態優先,實現了執政理念和政績目標的轉變。許多干部自覺把追求綠色GDP、讓百姓享受優質的生態環境作為目標,將注重民生作為責任和追求。如,三亞黃金地段幾個房地產項目,因損害了生態環境的連續性,現被改建成了公園,恢復為紅樹林公園;鳳凰路旁、虎豹嶺下,一處30畝地塊上規劃了兩棟20多層的房地產項目,破壞了山體景觀,去年被果斷叫停,用置換的方式將之改建市民果園,成為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從迷戀高樓大廈到以綠水青山為魂,實現了對城市內涵和品質認識的轉變。記者采訪感到,大部分干部對城市發展中犧牲生態環境有了切實的反思,保生態就是保飯碗、保未來成為共識和行動自覺。為學習借鑒世界先進城市建設管理經驗,三亞還邀請國內知名專家講課,在當地干部中開展系統教育,革新傳統思想觀念。據了解,三亞將在主城區新修6個大型公園基礎上,計劃在2020年之前建成海坡公園、城市活力公園、南新公園等,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
從“面子”光鮮到“里子”強健,實現了城市建設和治理方式的轉變。三亞不但在整治城市景觀上下功夫,還重點向地下、向城市運行不暢的淤塞點、痛點發力,如整治三亞河污染、打擊違建、治理交通堵塞,建設管廊城市和海綿城市等。已重點新建各類地下管網148.5公里,建成7.7公里長的地下綜合管廊;大型綜合性公園豐興隆橋頭公園按照建設海綿城市的標準建設,東岸濕地公園蓄水量將達到83萬立方米,將有效解決周邊城市主路段和周圍小區的積水問題,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
?
?
相關鏈接:
全國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現場會在三亞召開
海南農墾三亞醫院健康扶貧體檢到村口
三亞生態修復持續努力 使得大量鳥類“游子”歸來
5000萬國產超級游艇亮相三亞 內景曝光
出海轉一圈就是看海底世界 三亞“黑快艇”被查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