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某高校學生梳理的“在學校,最讓你藍瘦香菇的十件事”中,“革命友誼變成了投票、轉發、拉粉絲”名列第七。“有了投票以后,我周圍的小伙伴都問我是不是被傳銷了。”“有了投票以后,隨時感覺友誼變得就像工具一樣,不得不幫忙,也不得不去做。”“有了投票以后,我被好多人嫌棄。”(12月12日《中國青年報》)
朋友圈成拉票圈,不僅是在高校,這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不久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就“朋友圈為孩子投票”這一話題進行調查。在2043人中,近四成受訪者經常收到求投票鏈接;45.6%的受訪者曾參與過朋友圈投票,44.7%的受訪者認為“綁架式”朋友圈投票讓人煩惱、失去樂趣。
朋友圈本無原罪,但是時下的朋友圈中拉票現象也成了越來越多成為人們頭疼卻又無可奈何的“工作”。朋友圈成拉票圈,不是朋友圈的錯,而是時下各種評比以投票論英雄,于是形成了投票拉票的黑旋風。誰的票數高,誰就有可能如愿以償獲得各種“第一”“優秀”的獲獎的名次。于是“投票有償服務”,應運而生,形成一種產業鏈,花錢買票已經成了一種潛規則。而朋友圈成拉票圈,是這種產業鏈中補充的重要一環。
以“投票論朋友”是朋友圈尷尬的現實窘境。人情壓力下的朋友圈到底投不投票,已經成為朋友“圈中人”的頭痛事。按說有時間給朋友投上自己的一票,也做了個順手人情。朋友遇到困難需要幫忙時,當然義不容辭都來幫一把,何況人人都需要幫忙的時候。但是時下朋友圈有了太多的拉票負擔,朋友之間也承受不起,不可能滿足大多數朋友的投票需求,于是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
高校學生朋友圈成拉票圈,這一現象的存在,是“投票論英雄”逼出來的民間智慧,時下各種榮譽獲取要靠投票說話,而這種“投票論英雄”的榮譽真假也讓人難分,李逵李鬼同臺演出。“拉票”占領朋友圈, 讓時下的各種榮譽評比變了味。家長們為了孩子,大家都為了獲得榮譽獎狀的貼金的面子,不惜依靠朋友圈幫忙,有的甚至用發紅包感謝來刺激投票,一方面是赤裸裸的“人情壓迫”,一方面是朋友圈的紅包刺激,朋友圈成拉票圈已是不爭的事實。以“投票論朋友”不是真朋友,友誼的小船翻就翻了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問題的關鍵在于,朋友圈成拉票圈的功能變味,這是社會的尷尬,也是各種榮譽評比含金量的尷尬。如果大家都把榮譽別看得太重,朋友圈的功利性也就少一點,變得更純潔起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