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
系統緩解娃娃看病難
到2020年,每千名兒童兒醫數達到0.69名
或許,身為父母的你,也遇到過娃娃看病難的困擾。
“全省好的兒科醫院就那么幾所,去其他醫院我們又不放心。”謝女士告訴記者,每次自家兒子生病后,帶他去看病就是一個備受煎熬的過程,“有時候大半夜都要排隊,若遇特殊檢查,還要提前預約,惱火得很”。
兒童看病難,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兒科醫生荒。在四川,像謝女士這樣的母親不在少數。她們或多或少都遭遇過娃娃看病難的“尷尬”。
未來,兒童看病難的現狀有望得到緩解。記者了解到,《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川將構建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兒童健康需求相匹配、體系完整、布局合理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所有市(州)綜合醫院和縣級綜合醫院設立獨立的兒科,有條件的市、州設置獨立的兒童醫院。每千名兒童床位數增加到2.5張。
同時,加強兒科醫務人員隊伍建設,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0.69名。
四川省衛計委的相關工作人員透露,截至2015年,四川每千名兒童床位數為2.18張,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33名。
“所以任重而道遠。”該工作人員表示,按照《意見》,到2020年,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還至少有1名全科醫生提供規范的兒童基本醫療服務,滿足日益增長、多元化的兒童醫療衛生需求。
重點
申報兒科學本科專業
到2020年,累計招收兒科住院醫師千名以上
為何會出現兒科醫生荒?
此前,四川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主任、省政協委員劉文英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國家對兒科醫生培養方式出了問題,供給量不夠,導致需求緊缺。
劉文英說,四川所有醫學院在本科階段就沒有一所學校開設有兒科專業。現在,省內醫學院只有研究生階段才有兒科專業。
事實上,放眼全國,在1998年高等教育改革中,醫學院的本科教育中便取消兒科專業,代之以臨床醫學專業。兒科專業招生少了,兒科醫生的供給相應減少。
針對人才的供給,此次《意見》試圖從源頭上給出解決途徑。未來,四川將加強高等院校兒科醫學人才培養。在加大本科兒科人才培養力度上,支持2-3所川內醫學院校申報兒科學本科專業。支持四川大學、西南醫科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川北醫學院、成都醫學院5所醫學院校在臨床醫學專業開設兒科培養方向。還將開展突出中醫藥特色、傳承與創新并舉的中醫兒科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同時,根據教學資源和崗位需求,擴大兒科學專業研究生招生規模,醫療機構優先招聘兒科學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
這意味著,川內將有兒科學本科出現,同時,兒科培養方向還將開設在5所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
另一方面,將擴大兒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規模。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招生向兒科專業傾斜,全省補錄調劑時,優先滿足兒科專業,到2020年累計招收培訓兒科專業住院醫師1000名以上。鼓勵、支持和引導已轉到其他崗位的兒科醫師返回兒科崗位,加強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工作。
《意見》還提到,“十三五”期間至少完成400名轉崗培訓任務,使其熟練、系統掌握各類兒科專業知識和技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