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翔
在海口,衛生清潔、慰問老人、疏導交通,這些志愿者的活動被市民熟悉;志愿服務文化社區、“公益海口”網絡服務平臺、志愿服務聯合會,這些關鍵詞被群眾熟識;李香、杜江、劉育峰、白愛萍,這些志愿者的名字被百姓銘記……2016年即將過去,志愿精神帶給椰城的溫暖卻一直在繼續。
志愿活動環境漸好
12月的一天,記者隨幫邦青年志愿者社會服務中心來到龍華區某消防中隊,在這里,消防官兵正給志愿者講解滅火設備的使用。幫邦服務中心理事長楊紅棟也在其中,正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消防技能。
看著其認真的表情,記者回憶起了去年年初剛認識他的場景。當時,幫邦青年志愿者社會服務中心剛起步,作為領導者的楊紅棟講述了開展志愿活動的不易:不管是高校學生還是社會人士,對志愿活動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大家對“公益”的理解不能從概念化為行動。由于沒有物力和財力支持,志愿者的各項保障都很欠缺,有時還不得不打上商業廣告的標簽。“去社區開展志愿活動,街道干部甚至還會反對。”當時這位大男孩的苦笑和無奈讓記者記憶猶新,“有時候辛辛苦苦打掃干凈了,沒幾天又恢復了臟亂。連志愿者都質問我,為什么組織這種活動”……
消防水槍的水聲和眾人的歡呼聲將記者從回憶中拉了回來。志愿者正在消防官兵的指導下進行模擬滅火訓練,楊紅棟則將“實戰”機會讓給其他學員,自己站在一旁拿出手機拍照。
“現在開展志愿活動效果比以前好多了吧?”記者趁機將疑問拋了出來。
短暫思考后,楊紅棟打開了話匣子,“感覺‘雙創’后整個海口的風氣變化很大,大家逐漸對志愿服務、公益事業越來越充滿熱情,參與積極性明顯提升。我們組織活動有幾個微信群,幾乎都是一呼百應的。像我們一樣的志愿者也越來越多,機關單位的黨員干部、各行各業人士也都成了志愿者。”
志愿隊伍全面壯大
“一呼百應”這個詞并不夸張。我市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以來,海口積極推進志愿服務建設,從衛生清潔到敬老愛老,從疏導交通到文明宣傳,志愿者的身影不再陌生。博桂社區、瓊山志愿服務聯盟等場所就在百姓身邊,讓市民群眾在點滴中感受公益事業帶來的溫暖,更看到了志愿者為困難群體帶去的實實在在幫助。這種影響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使更多人愿意投身到志愿服務事業中。
據統計,“雙創”一年多來,市民對志愿服務活動的認同和支持率超過90%,一年內新增實名注冊志愿者15萬名,比往年提高43.4%;新增志愿服務團體1504個,比往年提高40.2%,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攀升;一年多來,海口超過3萬名在職黨員參加了志愿服務活動,成立各類黨員志愿服務隊600多支,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近萬場次,充分發揮了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
除了楊紅棟說的志愿組織微信群,市民參與志愿活動的方式也更加多樣。“公益海口”網絡服務平臺的上線讓海口25萬志愿者、3000多個志愿團隊有了網上的“家”。在這里,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分享公益信息,共同推動海口公益事業。
志愿活動更具規模
“不管是上級單位還是基層企事業單位,都給予了志愿者充分的支持和鼓勵。如幫邦之前協助龍華區地震局舉辦了防震減災文藝演出,如今地震局組織大家參加培訓,提高志愿服務專業技能水平。市里成立的志愿服務聯合會也很及時,讓對接工作更加順。”楊紅棟口中的海口市志愿服務聯合會今年8月成立,主要負責統籌協調全市志愿服務工作,團結服務志愿組織,協調活動開展,做優瓊山區博桂志愿服務文化街區“愛心墻”、海口日報“暖心小站”,車站、碼頭等公共場所志愿服務驛站等一批志愿服務品牌,確定每年3月第一個周日為全民公益日,讓海口志愿活動更具規模和影響力。
“隨著‘雙創’工作的深入推進,志愿者也更加有了獲得感。辛苦付出換來環境衛生的長久保持,真正幫到需要幫助的人,正是開展志愿活動的初衷。”說完這些后,楊紅棟微笑著回到隊伍,繼續跟隊員學習消防技能。
告別楊紅棟正值下班高峰,海口的不少路口,志愿者正在認真地疏導著交通,他們頭上的小紅帽、手中的小紅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化為椰城一道最美麗的風景線。
(海口網12月13日訊)
?
相關鏈接:
海口公益性大型農批市場試營業 多種優惠吸引供貨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