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睿 通訊員肖穎)12月16日上午,省環境保護廳、省國土資源廳在西安召開秦嶺生態環境執法檢查問題整改工作督辦會,對藍田縣、眉縣、太白縣、鳳縣、華陰市、潼關縣、城固縣、略陽縣、洛南縣、商南縣10縣(市)整改秦嶺生態環境問題進行集中督辦,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會議通報了10縣(市)轄區內秦嶺生態功能區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各縣(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就秦嶺環境問題整改落實情況分別作了匯報發言。會議就下一步加快整改、限時解決、責任追究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
會議要求各縣(市)要充分認清當前秦嶺生態環境面臨的形勢,正視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切實把生態環境治理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紅線,有效履行生態環境保護管理責任。當前最緊迫的是要針對存在問題,加大整治力度,強化措施落實,切實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方法到位、整改到位。
會議對各縣(市)下一步加快整改工作提出五點要求:
一是要強化工作責任,對轄區內秦嶺生態功能區存在的問題要堅持屬地管理原則,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要求,建立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環保監管體制,進一步夯實責任、強化監管、嚴格考核,確保落實;要明確環境治理責任主體,按照“誰破壞、誰治理”原則,扎實做好生態環境治理恢復,有效推進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二是要著力解決問題。對證照不全、臨時采石場一律實施關停整合;對違規違法采礦采石企業堅決依法予以關閉取締;對取得合法手續,年產10萬噸以下的采石企業,要通過市場、法律和行政手段推進資源整合,促進有序退出,實現礦山開發合理布局,生態有效恢復,環境有效治理。
三是要嚴肅責任追究。對群眾反映強烈、生態破壞嚴重、屢查屢犯的違法問題要通過媒體曝光、掛牌督辦、聯合查辦、移送司法等方式進行重點查處。對違法問題突出、生態環境損害嚴重的地區要公開約談相關地方政府及部門負責人,對環境問題整治中工作不力、推諉扯皮、等待觀望、不能按時完成任務的縣(市)和個人要依據《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嚴肅追究責任。10縣(市)查處追責結果必須在12月25日前上報省環境保護督察巡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四是全面推進整改。要把問題整改作為政府“一把手”工程,進一步優化完善整改方案,細化分解任務,明確時間節點和目標任務,把每一項工作落實到人頭、具體到項目,做到立整立改,立行立效。
五是注重工作成效。在整改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做到“六不放過”:即原因不查清不放過、問題不解決不放過、責任追究不到位不放過、監管措施不落實不放過、長效機制不建立不放過、社會公眾不滿意不放過。真正做到事事有落實、件件有回聲。
據了解,為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實現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今年7至8月,省環保廳、省國土資源廳會同秦嶺地區6市38縣(區)環保、國土部門,對環保部衛星遙感監測秦嶺疑似采礦面積較大點位和18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了生態環境專項執法檢查。檢查發現,藍田縣、眉縣、鳳縣、華陰市、略陽縣、商南縣6個縣(市)區域內的秦嶺生態環境破壞問題較為突出,主要表現為:無證或證照不齊全非法生產、違法采石采礦、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措施落實不到位、污染防治設施不完善等。對此,今年11月11日省環保廳、省國土資源廳集中約談了6縣(市),同時對太白縣、潼關縣、城固縣、洛南縣政府下發了監察通知。
10縣(市)在約談和監察通知下發后積極行動,全面開展清理整治和生態恢復工作,目前已經關閉各類采礦企業82家,責令停產38家,約談問責52人,移交司法處理9人。
?
?
?
?
相關鏈接:
中德聯手在安徽推廣節能環保“被動式房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