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穩中求進”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的經濟工作總基調,開辟了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新局面。在昨天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穩中求進”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成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怎么理解這變化背后的深意?在新的一年里,又該如何“穩”?何處“進”呢?
“穩中求進“是十八大以來經濟工作始終堅持的總基調,但是在今年,這個詞被賦予了新的內涵,“穩中求進”成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成為了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與會的專家認為,這個定義意義深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駕馭過去幾年,在復雜環境下經濟趨穩向好這么一個進程當中,對經濟發展的一種規律的把握,也體現了駕馭經濟的這種理念的提升。
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2017年,穩該在哪些方面著力?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明了方向。首先是宏觀經濟政策要穩。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此外,要最大程度的穩定宏觀經濟的運行環境,把國內外可能發生的沖擊和影響減少到最小的程度,其次就是要穩定市場的預期,激發民間投資的活力和熱情,穩還要體現在做好社會托底工作上,擴大人民群眾獲得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而防范金融風險也將是穩的重要一環。
經濟學家劉世錦:這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就是要敢于碰硬。對于一些比較突出的風險點,是要面對的,是要處置的。就是把這個風險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這樣,經濟大局才能穩。
如果說“穩”是基石,那么“進”就是目標。2017年的“進”,就是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通過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來消化這些經濟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和隱患,那么看準了改革,能改的我們就要盡快改。
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進入“深化年”,三去一降一補要取得實質性進展,2017年,深化創新驅動,新發展理念繼續引領中國經濟前行;2017年,實體經濟將得到振興,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優、做強成為新的目標,2017年,基礎性重大改革要強力推進,改革的牽引作用將得到充分發揮。
經濟學家劉世錦:包括國有企業的改革,財稅制度的改革,另外像土地制度改革等等。大的方向是清楚的,重點也是明確的,關鍵問題怎么來落地,明年能夠有一個實質性的推進。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只有“穩”才能更科學地推動“進”、更持久地向前“進”;而“進”才能更有效地保持“穩”、更高水平地實現“穩”,眺望2017,越是情況復雜,越是任務艱巨,越要團結一心、苦干實干。只有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牢牢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經濟社會發展政策措施落實上來,堅定信心、齊心協力,才能實現中國經濟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中國經濟這艘巨輪,才能劈波斬浪,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