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中午,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和平鎮塹對村委會萬道村村民歐玉嬌騎著摩托車,從山上的“塹對村家禽養殖基地”趕回來,“下雨了,我去基地看看小雞有沒有回籠,給它們做好保暖措施。”歐玉嬌擦著被淋濕的頭發笑著對記者說。
眼前這位“80后”的巧媳婦,今年2月主動擔任塹對村“家禽專業合作社社長”一職,一個人精心照料著合作社的1500只山雞,每天騎摩托車往返于基地和家之間。“基地雖然離家遠一些,但是山上有泉水,我們塹對村的雞都是喝山泉水長大的。”歐玉嬌說。
塹對村是牛漏嶺水庫移民村,交通相對閉塞。歐玉嬌家里兄妹多,土地少,加上還有兩個要上學的孩子,平日里靠種植少量檳榔、橡膠只能勉強維持生計。歐玉嬌的丈夫近幾年一直在附近工地打零工,補貼家用。
橡膠收購價格持續低迷,家里什么時候才能摘掉“貧困帽”?于是,歐玉嬌找到省委辦公廳派駐塹對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的石樂光,希望能加入村里的家禽專業合作社。
由于沒有養殖經驗,歐玉嬌加入合作社后,先試養了150只山雞。鐵了心要把雞養好的歐玉嬌,認真學習養殖知識,白天在培訓班沒有聽懂的問題,晚上再用手機“百度”找答案。
“我們都很意外,第一批山雞在歐玉嬌的喂養下,成活了143只。她一天三趟往基地跑,每天挑7到8桶山泉水喂養小雞,很有責任心。”石樂光說,經過兩個月的鍛煉,歐玉嬌成了村里出名的養殖能手。
據了解,塹對村家禽專業合作社共吸納了10戶貧困戶入社。政府幫扶的雞苗分下來了,要挑選一位最適合的人選管理合作社,歐玉嬌主動請纓。“飼料每天需要300元左右,一個月下來就是將近一萬元。不能讓山雞生病,不然自己損失慘重。”歐玉嬌說。
今年8月,歐玉嬌又開始為山雞的銷路發愁,“一開始因為臉皮薄,不敢拿到市集上去擺攤銷售。但是賣了這批雞,其它貧困戶就能拿到分紅,我還是要想辦法。”她鼓足勇氣去了縣城上的飯店推銷山雞,并最終成功與飯店老板簽訂了長期的供貨協議。
隨著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歐玉嬌還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開起了“塹對農家店”的微信網店,現在每月僅通過微信,就能銷售雞蛋近2000枚。
“要想日子過得好,不勤快怎么行。”談起幾個月的養殖感受,歐玉嬌這樣說道。如今,1500只山雞在歐玉嬌的精心照顧下,正茁壯成長,預計合作社每年將有10萬元左右的盈利。“村里鼓勵‘大戶帶動小戶’的創富理念。合作社剛起步,像歐玉嬌這樣的養殖能手,分紅至少在6成以上。”石樂光說。
歐玉嬌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如愿摘掉了“貧困帽”。談到未來合作社的發展,歐玉嬌說:“政府政策幫扶力度大,合作社還可以繼續擴大規模。我對自己也有更高要求,山雞品相上乘,才能賣到好價錢,希望‘塹對山雞’銷路更廣闊。”
?
?
相關鏈接:
海口7貧困戶搭“扶貧快車”參展冬交會 3天銷售25萬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