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封山,冬月的河北李家堡村進入“冬眠”。在村民劉永武眼中,這是個連親友都很少到訪的深山村。今年2月起,卻不斷有駐村干部、專家、企業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打破這里的沉寂,幫助村民們謀劃未來。
距離北京200多公里的蔚縣李家堡村近七成是貧困戶。目前,河北省環首都周邊有28個貧困縣(區)、213萬貧困人口,呈現出“斷崖式”的貧困現象,被比作“京津貂皮大襖上的補丁”。蔚縣就是“補丁”上的一角。
河北今年從省市縣三級機關選派2.2萬余名干部赴各地駐村幫扶。
今年2月底,駐村扶貧工作組以徒步4公里翻雪山的方式首次與李家堡村村民見面,原本40分鐘的路程工作組走了3個多小時。
“這群城里人能干嘛?他們多久能給我們把房子翻蓋了?”起初,劉永武和村里很多人寄望于工作組把家里的房子翻新。不想被駐村扶貧的“第一書記”李劍鋒潑了冷水:“我不會動你們的房子,我們會用手上一切資源讓你們自己有蓋新房的能力。”
隨后,這里逐漸有“外人”走進來,村子也慢慢進入外界的“視野”。
有著4500多萬“微博粉絲”、被喻為“網絡紅人”的佛教界人士延參法師,利用網絡直播為李家堡村義賣這里的特產“貢米”。延參法師說:“除了希望幫村民賣個好價錢外,更希望更多人關注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貧困山村的發展。”
利用外事資源進行扶貧是另一種創新。美國艾奧瓦州與河北建交33年,河北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秘書長呂曉梅在河北靈壽縣駐村扶貧時,促成了河北——艾奧瓦友誼蛋雞場項目在當地落戶,幫助村民脫貧致富。她認為,這是利用外事資源創新扶貧方式。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春蕊稱,如今的扶貧不再是簡單地給錢給物,而是更精準,不僅將致富思想帶給困難地區,更把多方面人脈資源帶下去,進一步形成多方力量一起幫扶的氛圍。
2014年,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意見》。自同一年起,每年的10月17日被設立為“扶貧日”。按照漢語發音,“1017”諧音為“邀您一起”,意在最廣泛地動員全社會力量投入扶貧濟困工作。
在河北脫貧攻堅進程中,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河北帶來新動力。近日,北京市與河北省簽署《全面深化京冀對口幫扶合作框架協議》。2016年至2020年,北京市將安排幫扶資金35.68億元,與河北省張家口、承德、保定的16個縣(區)結對,助推河北省受幫扶地區到2020年實現脫貧。(完)
?
?
相關鏈接:
河北兩地被指“踢皮球” 拒不解救被逼賣淫少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