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12月20日上午,筆者來到成都市郫都區的興謙學堂,只見12名5歲左右的幼兒端坐楠木板凳上,眼睛盯著桌案上的《論語》,小手隨著一列列文字上下移動,跟老師一起流暢地誦讀,“之乎者也”從孩子們的口中“蹦”出,讓人既欣喜又詫異。
隨著國學熱的升溫,如今,在成都,一些家長把學齡前孩童也送去國學學堂學習國學,讓童齡稚子誦讀《論語》《道德經》等經典,引來關注,也引發爭議。
現場:讀經典,賞名畫
興謙學堂位于郫都區某小區公寓樓一樓,由國學愛好者翟苑宏女士于2012年創辦。“傳統經典作為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的價值歷久而彌新,是開啟智慧很好的一種方式。”翟苑宏說。
步入興謙學堂大廳,只見墻壁上掛滿了字畫,書架上擺放著《大學》《論語》《中庸》《道德經》等國學經典,營造出一種墨香熏習的氛圍。大廳中央還供著孔子像,孩子們每天早晨上課前,都要向孔子行禮。
興謙學堂分為童蒙班、蒙正班、明德班。筆者來到童蒙班,正值孩子們在上名畫鑒賞課。老師王春霞指著畫板上的《韓熙載夜宴圖》問:“畫上有幾個人?”“他們在干什么?”……孩子們則用稚嫩的童聲作答,類似看圖說話游戲。“老師用簡單的問題引導孩子欣賞名畫,旨在從小培養孩子對藝術的感知能力。”王春霞說。
在明德班,筆者看到,孩子們正在朗讀《道德經》。孩子們面前的《道德經》有楷體和小篆兩種,老師要求孩子一邊讀一邊識字。“我們不要求孩子背誦,也不要求孩子馬上理解,而是讓他們重復朗誦。”老師張婷說,現在孩子們雖然不懂,但這些知識對孩子品行的形成是有幫助的。國學就如厚德載福的土壤,一定會在未來影響孩子。
興謙學堂使用的教材有儒家經典四書五經,《道德經》,以及啟蒙讀物《三字經》《千字文》等。對于國學里一些比較偏激的理念,王春霞表示,她們不會要求孩子去恪守,只是通過潛移默化的引導,相信孩子長大后會有正確的判斷。
據了解,目前,這類國學學堂在成都有30多家,以教授幼兒誦讀國學經典為主,有的也開設英語、美術、舞蹈等課程。
創辦于2008年的日新學堂,以文化公司的名義注冊。其招收的學生,基本上是6歲以下小孩。學堂除了誦讀國學經典以外,還開設有武術課、音樂課、美術課等。創辦人周琦英女士說,“僅僅誦讀國學經典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還開設有其它課程,讓孩子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爭議:經典啟智還是無辨別灌輸?
不過,對于幼兒學國學,社會上卻是褒貶不一。
一些持肯定態度的家長表示,國學學堂主要教授傳統蒙學及經學著作,這些教材集育人、學習功能為一體,孩子既長了知識,又學會了做人,何樂而不為?
陳雨綺是郫縣一中的英語老師,她女兒今年4歲,在興謙學堂學習國學經典。陳雨綺認為,女兒讀經以后改變很大,不但記憶力越來越好,而且還很有禮貌。最讓陳雨綺高興的是,今年過年的時候看到一家人相聚喝酒,女兒居然脫口而出: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滿桌的大人們都驚呆了,那天真的沒有一個人喝醉。”陳雨綺說。
程艷的兒子今年讀小學二年級,入學前,曾經在大才學堂接受國學教育。程艷說,“兒子現在學習成績非常好,特別是語文,考試從來沒有低于98分。這都得益于學國學時候打下的堅實基礎。他的理解能力和記憶力比班里的同學高出一大截。”
不過,也有不少反對的聲音。一些家長認為,讓孩子誦讀國學經典是一種落后的教育方式,不值得提倡。
家住錦江區的趙剛說,如果孩子感興趣,家長可以引導,但超過一定限度就會對孩子的發展不利。“中國傳統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不應該不加選擇地全盤給孩子灌輸。其實全世界流傳下來的優秀文化,都應該讓孩子接觸和了解。”
“我不會送年幼的孩子去學國學。”武侯區的劉先生認為,文化是需要辨別的,只有真正理解了才會知道好壞,沒有辨別地只給孩子灌輸一種文化,這是對孩子的一種毒害。“而且我也不想讓孩子犧牲游戲和快樂,換來自己一種虛無的滿足。”
專家:教授內容應有所取舍
到底該不該讓學前兒童學國學?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李弢認為,教育不單單是知識的灌輸,更重要的是智慧的開啟。國學經典代表著中國古人的智慧,讓孩子從小學習,可以奠定一輩子為人為學的基礎。同時,也可以讓中華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
不過,他認為,在教授內容上應有所選擇。古代蒙學及經學讀物中束縛人性以及宣揚封建專制、男尊女卑等落后思想的內容,并不符合現代社會的現狀,對于這些內容則應該進行剔除。“最好由當代國學大家編著適應當今需要、適于兒童發展的教育讀本,形成在當今社會條件下有生命力的國學讀物專門用于學前教育,把國學教育融入到現代教育體系下。”
而四川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放則表示,讀經還是要根據孩子的智力發育水平循序漸進,所以讓幼兒一開始就讀“四書五經”這種高深的讀物并不合適。“孩子不理解,就算背了下來也沒有什么作用。”
張放建議,在學前教育階段,可以選取比較淺顯的古代啟蒙讀物或者通俗易懂的唐詩宋詞,這樣同樣可以起到傳承國學和陶冶孩子情操的作用。
?
?
相關鏈接:
一周體壇論語:孫楊試水娛樂圈 男排落選賽留遺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