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12月16日至21日,中國中東部地區經歷了今年范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強度最強的一次霾天氣過程。中央氣象臺預計,12月底前,冷空氣活動頻繁,中國不會再出現大范圍持續性霾天氣。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12月16日至21日,中國中東部地區經歷了今年范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強度最強的一次霾天氣過程。華北、黃淮及其周邊共13個省(市、區)出現重度霾,霾影響區域面積達到268萬平方公里,超過中國四分之一的國土面積。截至22日,華北、黃淮等地的霾天氣已經明顯減弱或消散。
中央氣象臺預計,12月底前,冷空氣活動頻繁,中國不會再出現大范圍持續性霾天氣。
據氣象專家介紹,自16日以來,華北、黃淮以及周邊地區出現持續性靜穩氣象條件,大氣自凈能力差,導致了今年以來最為嚴重的霾天氣過程。
影響范圍廣 霾覆蓋超四分之一國土面積
本次霾天氣過程涉及華北、黃淮及其周邊共1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霾影響區域面積達到268萬平方公里。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寧夏、遼寧、吉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等地受重度霾影響區域面積達71萬平方公里。
持續時間長 重污染時段久
本次霾天氣過程從12月16日開始到21日結束,持續6天時間,接近一周,為今年以來霾天氣過程持續時間最長。其中,石家莊在18日17時至21日17時,連續72小時AQI指數不間斷“爆表”。
PM2.5峰值高 污染嚴重強度強
環境監測顯示,北京和石家莊局地PM2.5峰值濃度分別超過600微克/立方米和1100微克/立方米。雷達監測顯示,華北地區上空霾最高厚度接近1000米,平均厚度在500米左右。河北至河南中北部是此次霾過程中污染物濃度最高、能見度最低區域。
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前期霾早晚日變化明顯
16日至18日,北京、河北北部等地能見度和污染物濃度存在著顯著日變化。傍晚至夜間,霾天氣重,污染也重;早晨至上午有弱偏北風,相對濕度小,能見度升高,霾天氣減輕,污染程度降低。19日夜間至21日,相對濕度持續偏高,能見度也一直偏低,PM2.5濃度居高不下,霾層厚度維持在400米至1000米之間。
預計23日至月底,冷空氣活動頻繁,強度較強,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由前期明顯偏高轉為基本接近常年。大氣污染擴散氣象條件總體較好,不會出現大范圍持續性重度霾天氣,但24日至25日,華北中南部、黃淮仍有輕至中度霾天氣。
?
相關鏈接:
中德專家破解北京霧霾主要組分形成之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