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2月13日消息(記者史瑞麗)22日,瓊山區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省、市、區人大代表開展聯合視察活動,對區重點項目的進展情況以及區政府2016年十件為民辦實事的完成情況進行視察。記者在海口玉龍泉濕地公園項目處了解到,目前該項目進展順利,項目建成后將規劃為集大型市民公園,濕地公園、生態宜居住宅、休閑度假配套為一體的瓊北旅游集散地。
上午10點,走進海口市玉龍泉濕地公園,有些片區一片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有些片區機器轟鳴,現場施工一片繁忙。據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生態恢復項目位于海口市府城以南南渡江與繞城高速、東線高速公路之間,歷史上因大規模采石而致生態破壞十分嚴重。如今,不僅恢復了生態,還為市民游客提供了旅游休閑的佳處。
該項目主要通過“生態修復8法”清理垃圾、沙土回填、卵石駁岸處理、退臺處理石崖及結合多級棧道等手段,修復被破壞的生態,并通過植樹、植草、景觀打造等手段,修復被嚴重破壞的生態環境,控制亂挖亂采的無序狀態。記者了解到,本著“恢復生態、保護自然環境”的原則,企業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廢棄荒地和石坑的清理,并已調運了數百萬方紅土、沙土進行回填和平整,對多年來丟荒撂荒的山坡地和低洼地進行改造和利用,引進了大量的植物進行種植。此外,修復利用現狀采石坑坑底和坑壁,通過生態修復的方式,形成睡眠、瀑布、草坪、沙坑、景觀巖壁等。
海口市玉龍泉濕地公園項目規劃用地面積11700畝。擬建成:一個濕地公園9218.48畝,含海口國際三角梅主題公園;體育公園建設918.37畝;經營性建設用地1563.15畝。該項目2006年由海口市瓊山區政府作為“生態修復項目”通過招商引資引入。2007年正式破土動工建設,項目得到了市、區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與認可,被政府認定為“典型的生態修復項目”。
結合《2011-2020年海口市城市總體規劃》綱要, 通過對項目區位特點、資源競爭及海南旅游發展的研究,玉龍泉濕地公園明確定位為典型“礦坑生態修復”項目,面向市民,以城市文化,生態文化,休閑配套為基礎的海口市民郊野公園,以旅游度假配套為基礎的瓊北旅游集散地。
根據市政府、區政府要求,玉龍泉濕地公園項目內的“海口國際三角梅主題公園”將于2017年1月如期開園,為海口市第二屆三角梅花展提供會場。
?
相關鏈接:
鄉村生態美 農家興旅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