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海關日前查獲102袋走私進入尼日利亞的“塑料大米”,目前尼方正在就這一事件進行調查,但多家西方媒體21日將矛頭指向中國。中國駐尼日利亞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一名官員2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駁斥說,沒有任何證據說這批“塑料大米”是“從中國走私過來的”,外媒的報道純屬聯想,意在抹黑中國。
據報道,尼日利亞此次共查獲102袋、共2.5噸的“塑料大米”。尼日利亞主流媒體未對“塑料大米”的來源地做過多猜測。只是一家名為“naij”的新聞網站援引《韓國時報》的報道推測可能與中國有關。西方媒體則進行了更加積極的聯想。英國廣播公司(BBC)稱,目前尚不清楚查獲的大米來自哪里,但“塑料大米”去年在中國被發現過。BBC駐尼日利亞記者還描述道,“不管這些大米是誰制作的,制作得非常好”,拿在手里沒感到異常,不過聞一下就會發現,有一股化學品的氣味。法新社援引一名匿名尼日利亞海關官員的話說,懷疑“這些大米來自中國,經拉各斯港進入尼日利亞”。
中國駐尼日利亞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一名官員2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消費者又不是傻子,“‘塑料大米’與真大米”一看就能分辨出來。之前國內也傳過“塑料大米”,后來發現“都是造謠”。
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按正常思維判斷,所謂走私“塑料大米”一事都是虛假的。尼日利亞本來就產大米,大米在當地很便宜,“塑料大米”可比大米貴多了,還要遠隔重洋走私進入尼日利亞,成本加運費得多高,再加上走私的風險,就運區區2.5噸“塑料大米”,也太不劃算了。
該官員還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所謂“塑料大米”一事最早10月底到11月初尼日利亞當地媒體就炒過,但沒有任何證據說“從中國進口”,這事就過去了。事隔一個多月,又被西方媒體搬出來“炒舊飯”,這純屬往中國身上潑臟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