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主再投訴
開發商違約兩年多沒拿到房產證
23日,本報以《10余“口罩”男闖進小區,亂棍群毆眾業主》為題報道了此事,引起了社會關注。當天,同為成都中德紅谷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旗下的樓盤,中德英倫聯邦(打人事件發生于中德英倫城邦——編者注)多名業主打來熱線反映,開發商兩年來未取得規劃驗收合格證,導致合同違約,業主兩年未拿到房產證。
小林(化名)于2013年以均價1萬多元購買了中德英倫聯邦2棟的一套房子,合同約定于2015年4月30日前交付房子,于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房產證,結果截至目前,她仍然未拿到房產證。“房屋交付驗收都沒完成,連規劃驗收合格證都沒有,咋個給我們出房產證?沒有符合規劃審批,根本拿不到。”小林說,一些業主代表多次向高新區規劃部門投訴,從回復中得知,“因為房屋屬于超高建筑,規劃審批驗收沒通過。”
同時,多位業主反映,購房時,銷售顧問口頭以及宣傳資料都宣稱,2棟和12棟樓的頂層修建天際游泳池。“當時感覺非常高大上,沒想到卻是不合規的違建。”業主陳先生說。目前,兩個游泳池項目均處于停工的狀態。
業主反映的情況,記者也向成都中德紅谷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龍先生取證,對方表示需要去了解情況后才能統一作出答復。
專家說法
業主買房也包含小區環境出現矛盾應法律解決
從此前業主多次抗議反對,到后來發生毆打業主事件,再到23日晚間中德英倫方面發布調查說明,整個過程中,中德英倫方面一直強調,建筑屬于自有商業物業,開發商有權決定其用途。這一點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此前,全國各地也曾發生過此類事件,不過多數項目最后以停止修建、改造為結局。
長期研究土地和住房市場應用的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璐告訴記者,中德英倫城邦發生的事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從當前法律來看,開發商雖然有權決定自持物業的用途,但不是跟業主沒有關系。”
在劉璐分析看來,之所以出現因“會所”變醫院,致使業主不滿的情況,與當前房地產市場的通病有關。“現在對開發商來說,商業過剩的情況比較嚴重,因此開發商自持商業物業的招商就成為難點,這是房地產市場的一個通病。”劉璐說。
實際上,類似中德英倫城邦出現的問題,在全國多個城市都曾出現。今年4月,武漢硚口區一小區的商鋪將進駐一民營血液透析中心,遭到小區部分業主聯名反對。最終,血液透析中心被迫另選地址。
“雖然一方面開發商有權決定自持物業的用途,但另一方面,業主購買房屋時,支付的房價也包含了整個小區的環境。”劉璐認為,開發商引進小區的業態會對小區環境造成影響。
劉璐進一步解釋說:“這種影響有好有壞,如果修一個漂亮的景觀,可能促使房屋升值;如果修的是垃圾中轉房,可能導致房屋貶值,商業業態和物業價值存在一定關系。”因此,劉璐認為,開發商自持物業引入何種業態,“不是跟業主沒有關系”。
“對于業主與開發商出現的此類矛盾,在法治社會和市場經濟條件下,提倡用法律和市場解決問題。”劉璐建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