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干凈漂亮的瓊山區居仁坊社區小巷。 海口日報記者 張俊其 攝
海口網12月25日消息(記者楊杰)面對路面坑洼不平、路燈年久失修、地下排水不暢等現狀,海口今年啟動改造1576條背街小巷,截至12月15日,已完工1126條,明年春節前將全部完工,著力疏通城市“毛細血管”,刷新城市生態“顏值”,讓市民便捷幸福到家。
23日,行走在瓊山宗伯里一橫街上,映入眼簾的是具有瓊古建筑風格的靚麗街巷,干凈整潔的平坦地面,路旁垃圾桶擺放有序,綠化帶修剪整齊,立面上濃郁宣傳氛圍撲面而來,一派規范化入店經營的景象。而以前,這條具有上百年歷史的古街巷,面臨一系列困擾:因沿街建筑為不同時期所建,質量參差不齊,同時,建筑外掛空調安裝隨意,防盜窗網高低大小相差極大,戶外廣告和店面招牌的大小、材質、內容更是五花八門。
使宗伯里一橫街完成“古裝”亮相的是今年6月啟動的背街小巷升級改造工程:在保留原來老建筑的基礎上,把各類管線規整入地,把廣告牌匾和建筑外掛設施拆除、內置和遮擋,鑒于沿街多層建筑居多,立面改造以灰色為主色的瓊古建筑元素風格為主,三層及以下建筑加斜檐灰瓦。同時,對改造提升路面和人行道,完善綠化景觀。
在背街小巷改造中受益的還有義龍橫路。原先這里是臨時便民疏導點,共設置59間簡陋臨時鐵皮棚和19間固定鋪面,長期以來,因疏于管理維護,店鋪招牌雜亂無章,門前道路坑洼,環境“臟亂差”。在升級改造中,龍華區大同街道在完善硬件的同時,成功打造了龍昆上村15分鐘便民生活一條街。于是,這條不寬的小巷,不僅環境更好看了,所在的便民生活街還提供水果、日用百貨、縫補衣服、擦補鞋等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數十種相關業態,惠及龍昆上社區、義龍東社區等周邊數千居民。
近日,被譽為旨在保護府城地區傳統歷史文化的“瓊臺復興”計劃開篇之作的培龍市場后街完成升級改造,變身古城墻下的特色美食街。長253米的培龍市場后街,一度是海口有名的“臟亂差”一條街。該背街小巷改造,在建設風格和街巷氛圍上,融合“瓊臺復興”計劃,將本土傳統文化、居民生活、人文景觀與現有街景緊密融合,讓市民游客在暢享美食的同時品味歷史的韻味。目前,街旁包括老宅子咖啡在內的首批商家已經開始營業。
?
?
相關鏈接:
海口改造背街小巷2434條 全面啟動18個鎮鎮墟改造·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