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健康險或進入高速發展期
2017年保險業十大暢想(上)
2016年中國保險市場格外熱鬧,從曠日持久的寶萬之爭到香港保險的走紅,從相互保險的破冰到互聯網保民的崛起,諸多大事件注定將被銘記。同時,2016年也是保險行業經歷快速發展與改變的一年:保費收入出現了大幅增長,投資收益下降但資產配置更加成熟,償二代正式實施。站在2016年末,展望2017年,有必要對今年保險業大事件進行總結,并暢想明年保險業的重點與熱點。從本期開始,我們將分兩期,先后推出保險業2017年十大暢想,敬請垂注。
暢想一
壽險增速或出現拐點
過去的幾年,中國保險市場規模連續超越了德國、法國、英國。今年年初到10月份為止,全國實現保費收入2.7萬億元,保費收入同比增速為30.44%,保險行業總資產規模達到14.8億元。保監會已在多個場合預測,到年底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依此來看,中國的保險行業不是站在了風口上,而是站在了臺風口上。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伴隨著投資收益率下降、營銷員趨于飽和、萬能險增速受限,以及保險資產管理規模過快與現有資產管理水平不足的矛盾深化,預計2017年壽險保費收入增速將放緩。
暢想二
“健康中國”帶旺健康險
健康險正在迎來屬于它的時代。自2011年開始,健康險保費收入就迚入了高增長階段,高于行業增速,占壽險保費比重也不斷增加。今年健康險前三季度增速達到86.8%。按此增速預測,年內保費收入將超過5000億元,保費規模幾乎可以與車險規模持平。而車險今年以來的增速已經不到10%。
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國目前確診的慢性病患者已超過2.6億人,預測到2030年前后,中國老年人口占比將上升到1/4,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健康保險需求將得到進一步激發。考慮政策端對于健康險的支持、稅優型健康險覆蓋范圍的不斷放開、“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等因素催化,預計健康險2017年依舊會保持高速增長。
暢想三
萬能險規模有所收縮
近年來,我國萬能險規模快速增長,2015年萬能險保費增速達到95.2%,截至2016年10月,萬能險保費規模超過1萬億元,占人身險保費規模達到34.0%。在這一情況下,萬能險的風險也逐漸凸顯,一是負債久期低于資產久期的錯配風險;二是萬能險營銷成本較高,大多在短期內退保,可能會給保險公司帶來較大的現金流壓力。
今年以來,保監會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對萬能險進行監管,例如《關于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關于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保險機構與一致行動人股票投資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并在近期陸續停止前海人壽開展萬能險新業務、暫停恒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委托股票投資業務。
目前,萬能險占人身保費規模較高,如對萬能險產品進行嚴格限制,將會對明年保費收入增幅產生較大負面影響。同時,監管政策的核心是將萬能險長期化,對中短存續期產品實施更加嚴格的總量控制,逐漸化解萬能險產品存在的風險,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回歸“保險姓保”的本質,而非完全否定萬能險。從今年5月起,萬能險每月新增保費量已出現明顯下滑。預計2017年萬能險的總體規模可能會略有收縮。
暢想四
險資舉牌將更加規范
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尤其是四季度以來險資又因為掀起舉牌潮,而再度站上風口浪尖。但相較于2015年,險資整體舉牌規模已縮減了很多。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全年有超過60起舉牌事件,至少30家上市公司被險資舉牌。而2016年截至到11月底,險資舉牌上市公司僅不到10家,且大多集中在下半年。
保險資金體量大、久期長、追求絕對收益,是股權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而且,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有利于改善投資者結構,對穩定性和流動性都有利。但個別險資“快進快出”,通過概念炒高股票獲利跡象明顯,使得監管層強化對險資舉牌的監管,敦促險資成為長期資金提供者和善意的財務投資者。
隨著險資舉牌的愈演愈烈,從今年起,保監會頒布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并采取專項整治行動,來規范萬能險和舉牌行為,保監會明確表示了對于激進的股權投資行為會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支持保險資金短期大量頻繁炒作股票,應秉承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和穩健投資原則,穩健審慎開展投資運作,防范投資風險。未來,預計在低利率、優質資產荒的背景下,險資舉牌仍會持續,但激進的險資舉牌行為將得到遏制,險資舉牌將更加規范,股權投資以財務投資為主、戰略投資為輔,少量的戰略投資應當以參股為主。
暢想五
償二代全面實施 風險管理比資產管理更重要
2016年,保險業全面實行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體系,決定資本高低的標準從原來的“規模大小”變為“每家保險公司風險高低”。償二代落地后,行業整體資本充足,但全新的綜合風險評級和中短存續期人身險產品新規的實施,也使不少中小險企面臨資金流困境,為了補充資本金,增資熱潮隨之涌現。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共有42家險企實施了增資。保監會主席陳文輝斷言,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風險管理,而非資產管理。
不過,也有業內專家進一步建議,償二代推行尚未經過行業長期發展檢驗,與償一代相對,放松了對一些大型保險公司資本的要求,是否能夠有效對沖長期低利率帶來的沖擊還有待檢驗。隨著利率環境變化,監管機構應該動態地對償二代監管體系進行客觀評估和及時修正,以使得監管措施能夠切實有效反映公司存在的問題。
?
?
?
相關鏈接:
單項突破向總體優化轉變 制度走向成熟養老保險可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