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2016年即將收官,個股陸續交出年度“成績單”。一般來說,一季度是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期,不排除催生很多個股年報行情,年報率先披露概念、業績增長、高送轉、保殼摘帽等有望開始啟動。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6日,在已發布的1240份年報預告中,預增、扭虧報喜類上市公司為400家,“不確定”、首虧、續虧、預減報警類公司為264家。從預告類型來看,不確定、扭虧和首虧等占比有所上升。
年報率先披露概念
管理層往往會有意安排業績或者分紅送股方案都較為出色的公司率先披露年報,所以市場形成了追捧首批年報披露個股的習慣。
根據滬深交易所的安排,來自滬市主板上市公司——北特科技1月14日拔頭籌,緊隨其后的是大豪科技、赤天化、塞力斯。這些股票短期下跌沒到位,但再向下挖坑則是布局良機。
業績預增行情
對于每年必炒的業績預增行情,實際上分為兩個過程:一個是預期炒作過程,就是在年報發布之前,股價開始啟動;另一個則是公司秀出實際的超預期業績之后開始第二波強勁的拉升。
從過往經驗看,業績大幅虧損企業,往往在報表披露期,股價呈節節敗退,而業績增長顯著,經營持續向上的公司,往往股價受支撐步步上揚。業績披露期,即是公司經營大考期,市場焦點將會逐步轉向業績和估值,高成長股將被資金重點關注。
從歷年年報披露的市場表現來看,績優股往往走出一波業績行情。近期大盤持續調整,正好提供了逢低布局的機會,而那些業績向好的成長股在跌時重質的調整市中,同時也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
分析人士指出,業績預增是個相對概念,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向好,可能的確是經營有方,但也有可能是去年同期基數過低,或者是重組等偶然因素影響了業績。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者也需警惕業績大幅下滑的上市公司。
除“業績預增行情”外,高送轉也是不容忽視的題材。為何高送轉會成為投資主題中的關注點呢?
國金證券認為原因有以下兩點:
1.高送轉公司通過送轉股票向市場傳遞未來業績將保持高增長的積極信號。
2.高送轉公司通過送轉股降低公司股價,提高股票流動性。
數據上看,高送轉股票在下一年的業績表現要比非高送轉股票(送轉股比例小于1)要好,ROE下降的幅度相對較小。同時,高送轉股票在下一年的日均成交額上升的幅度要比“非高送轉”股票大。
如何把握年報高送轉行情?
紅塔證券分析師黃霽認為:“一季度是每年上市公司公布年報的時候,屆時會催生很多個股機會。在這一時間段,重點需要把握的是年報行情和高送轉行情,因此業績高成長、高含權的優質公司是首選,而不能再局限于次新股群體。”
總結下來,資本公積高、絕對股價高、總股本小、上市時間晚是高送轉股票的四個主要特征。
國海證券指出,按歷史統計規律來看,每年四季度和年報披露前一段時間,超額收益更顯著的當屬于高送轉預期的標的。其對具有高送轉預期的標的篩選規則是:第一、每股未分配利潤+每股資本公積較高,這是高送轉預期最重要的條件;第二、明年有股份解禁,反應出上市公司背后的訴求;第三、剔除今年已經高送轉過的上市公司;第四、股價較高,流通市值較小,這類標的彈性較大。一般而言,上市兩年以內次新股大致符合以上條件。
高送轉公司頻遭問詢
近期,監管層緊盯“高送轉”概念股,并連發問詢函。上交所首先關注的是高送轉信息是否存在提前泄露的問題,此外還對高送轉的程序正當性、合理性及對公司未來財務狀況、現金流的影響表示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還明確要求公司補充披露公司董事公告前6個月內的持股變動情況,是否協議買賣公司股份、是否在二級市場增減持公司股份、是否認購公司定向增發股份、是否參與公司員工持股或股權激勵計劃等。同時,要求公司披露董事未來6個月的增減持計劃,如擬增持或減持公司股份的數量、金額、價格區間及方式等。
此外,今年披露高送轉預案的公司中,海利得、天龍集團、瑞和股份等均被監管層問詢。
“高送轉”是A股市場百炒不厭的題材。中小企業板與創業板是高價股和高送轉題材的集結地。雖然今年公布高送轉方案的公司,會受到監管層的問訊和條件限制,但預期——搶權——填權三個階段仍有很大概率被炒作。但必須要提醒的是,次新股群體經過爆炒后,大大透支了未來業績,因此這里所說的高送轉,一定是基于公司經營良好的偏中低價股,或者估值偏低的股票。
分析人士指出,投資者要認清楚高送轉的實質,高送轉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公司營收并未出現高增長,這樣高送轉就純屬數字游戲,如果被炒高,就會引來大股東借高減持。另外一種就是公司營收同步高增長,歷史上這樣的企業股價都有較高概率填權,如果長期增長可以維持的話,大股東也不會隨意減持。
因此投資者要搞清楚公司基本面和成長性,慎重決策,重點把握業績高成長、高含權優質股,但對缺乏業績支撐的高送轉,散戶謹慎追高。
?
?
年底“脫星摘帽”熱度升溫
除了優質白馬公司以外,那些扭虧為盈、具有摘帽預期的黑馬公司,也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申萬宏源證券則認為,摘帽行情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重組、借殼和資產注入預期+經營狀況好轉扭轉預期差+自身價值的合理回歸帶來收益,從進攻性角度來看,近五年中除2013年外,每年漲幅前十的個股中都有ST摘帽股的身影,如果能成功抓住1到2只這樣的個股,無疑對投資組合的貢獻是巨大的。年報扭虧的ST股中將來摘帽后可能會出現“妖股”、“大牛股”。
業內人士表示,從財務報表角度,如果兩年一期的凈營運資本大于當期年化的虧損額,或者兩年一期的易于變現固定資產大于當期年化的虧損額,則這些*ST公司具備大概率摘帽的能力。
但對投資者而言,不僅要關注其摘星脫帽,更要關注其如何實現的摘星脫帽。如果只是通過不具備持續性的投資收益、政府補貼、股權轉讓甚至出售資產等來實現,則其未來發展能否實現良性循環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只有那種經營業務通過重組或其他方式發生根本性好轉的公司,才是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公司。
“一季報預告”行情
盡管這個時候提到2017年一季報預告可能為時尚早,然而年報往往反映的是‘過去式’,而非‘將來時’。恰恰上市公司股價漲跌取決于將來而非過去和現在,因此投資者要把眼光著眼于2017年一季報。但是,如何判斷一季報業績預增概率大呢?這就要通過以往幾個季度甚至幾年的業績情況進行綜合分析。
警惕年報行情“黑天鵝”
如果已經持有預告虧損的股票,需要分析是什么類型和性質的虧損。
例如,如果出現首虧的公司屬于周期性行業,投資者不僅要警惕公司地雷爆發,還要關注上下游行業等的上市公司基本面情況。年報業績首虧背后往往意味著公司所處經營環境惡化,包括上下游產業鏈環節需求萎靡、競爭加劇等,或上市公司基本面出現重大變化。
?
?
?
相關鏈接:
逾千家公司預告年報業績 3股預增超百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