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小銀行而言,民企惡意逃廢債是“老大難”問題,雖然單筆千萬元左右,多則不過幾億元,但是追債極為困難
近日,銀監會、發改委、工信部印發《關于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金融債權債務問題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提及,對于有惡意逃廢債行為的企業,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堅決壓縮、退出相關貸款。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在出席 “2016年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年會”時表示,目前全國各地銀行業組建近萬家債委會,征集逃廢銀行債務案例120多個,先后通報了730多家逃廢銀行債務機構。中銀協成立了“依法保護銀行債權,打擊逃廢銀行債務”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保護銀行債權公約。《中國銀行業失信人信息管理辦法》正在研究中,預計明年發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監管層面、自律組織以及司法部門都對惡意逃廢債嚴厲打擊,但實際上利用低價出賣資產、承包、租賃和轉讓、通過不規范兼并、重組等方式逃廢債的行為仍屢有發生,于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始聯手狙擊惡意逃廢債。
惡意逃廢債頻出
所謂逃廢銀行債務(逃廢債),是指在銀行業機構貸款的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和個人逃避、懸空、毀棄銀行業債權的行為。
事實上,早在2013年,中銀協“逃廢銀行債務機構”名單管理辦法就已經將9項行為,納入認定為逃廢銀行債務機構標準。其中包括,以改制、重組、合并、分立、增減注冊資金、解散、破產以及抽逃、隱匿、轉移資產等方式逃廢銀行債務,損害銀行債權、以多頭開戶、轉戶等方式,蓄意逃避債權銀行對授信資金的監督,損害銀行債權等。旨在加大打擊逃廢銀行債務的力度,推動銀行業債權保護工作,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
某股份制銀行信貸管理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企逃廢債的情況比較少,而且多是以重組、并購等方式來解決。對中小銀行而言,民企惡意逃廢債是“老大難”問題,雖然單筆少則千萬元左右,多則不過幾億元,但是追債極為困難。
對民企而言,逃廢債更加隱蔽,由于資金體量較小,手段也更多,甚至利用不規范破產逃廢債。
“銀行行使債權人權力時,還有一個阻礙來自于非市場化力量,對于惡意逃廢債企業,銀行是必須進行逐漸退出的,這中間可能會遭遇非市場力量的干擾,銀行的債權人權力在實施中存在一定的困難”,上述信貸管理部人士表示。
銀行追債需多方支持
今年以來,各地打擊逃廢債的力度不斷增強。僅溫州地區,上半年就梳理出聯動監測風險企業227家,發出警示函101份,有7戶企業主動提出還款計劃;協調處置1860起“兩鏈”風險,累計延緩或化解風險貸款近1000億元,涉及3家、5家以上銀行授信的企業數分別較年初下降19.3%、19.5%。
潘光偉表示,中銀協作為行業自律組織,針對有些企業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現象,防止銀行債權懸空,堅決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行為,維護商業銀行的正當權益。
潘光偉透露,中銀協啟動了“四個一批”專項活動。一是通報一批,二是公示一批,三是督辦一批,四是制裁一批。
據了解,中銀協將建立健全失信人信息共享機制與銀行業失信人信息平臺。中銀協目前正在起草《銀行業失信人信息管理辦法》,計劃于2016年底前完成制定工作,并于2017年一季度發布實施。中銀協同時計劃發布銀行業依法保護債權“共享失信人信息合同示范條款”,開發銀行業失信人信息公示系統,并爭取在2017年5月底前試運行,進行持續維護,供會員單位使用。
《意見》指出,針對逃廢金融債務行為要嚴厲打擊。“鋼鐵煤炭去產能過程中,一些地區和企業借轉型、轉產之機懸空金融債務,或通過轉移、出售企業有效資產逃廢金融債務,或不尊重金融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組織破產逃廢金融債務。”
對于這種借機逃債的行為,銀監會要求各級銀監局要組織銀行業協會、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金融債權管理,及時制止逃廢金融債務行為,并向地方政府報告;對于拒不糾正的企業,組織實施停止貸款、停止結算等制裁措施,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通過失信懲戒機制實施聯合懲戒,切實遏制逃廢金融債務行為。
事實上,解決逃廢債的問題,銀行一方的力量稍顯薄弱。嚴格來說,逃廢債是一種民事違約行為,有履行能力而不盡力履行債務的行為就是逃廢債。一般的逃廢債行為是民事糾紛,嚴重的惡意逃廢債行為可能涉嫌犯罪的,就需要公安機關介入打擊。
中國銀行一名信貸員就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雖然銀行每一筆貸款都有若干簽名背書,但是如果出了問題,信貸員的壓力無疑是最大的,只有天天跑企業盯著,效果甚微。”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浙江地區已經組織金融機構簽署《合作公約》,以集體的力量對抗逃廢債。《合作公約》涉及聯合懲戒對象、措施、工作準則、監督與制約等五部分內容,主要針對轉移資產、妨害執行、逃匿跑路、變換主體、虛假訴訟、虛假擔保等十二類逃廢債行為當事人開展聯合懲戒,確立了停開賬戶、限制支付、停辦貸款、停辦信用卡等四大懲戒措施,并依托浙江銀行業聯合懲戒逃廢債行為信息平臺,實現了逃廢債行為信息在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實時互通、全面共享和日常使用,旨在浙江銀行業業內可以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在橫向層面,浙江推動實現銀、政、法三方聯手,搭建部門對話平臺,推動出臺相關辦法,解決債權維護瓶頸和頑疾。在縱向層面,強化監管、協會、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有效聯動。溫州、紹興等部分地市銀行業開展了聯合懲戒逃廢債工作機制的先期探索,共涉及貸款金額37.21億元,其中有4.54億元貸款已取得明顯進展。
?
?
相關鏈接:
新一輪債轉股已箭在弦上 有擔憂成為逃廢債的盛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