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相愛,猶如茶與鹽巴”,這句藏族名諺,已成為西藏各族群眾水乳交融的真實寫照。在西藏這樣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藏族、漢族、回族、門巴族和珞巴族等各民族和睦相處,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西藏山南貢嘎縣崗堆鎮崗堆村地處101省道以南3公里,全村共有296戶1349人,其中藏族漢族通婚家庭21戶。12月25日上午,記者隨“冬行西藏”全國網絡媒體西藏行山南采訪組來到崗堆村,走訪了民族團結家庭,實地了解了他們的幸福生活。
孫思庫(右)與妻子卓瑪以及8歲的女兒。攝影:陳衛國
孫思庫,漢族,山東人,2003年來到拉薩包工程,認識了當時在布達拉宮工作的卓瑪。經過了半年多的追求,兩人于2004年結婚,目前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上七年級,女兒上四年級,都享受西藏的“三包政策”。
孫思庫家的客廳。攝影:陳衛國
雙方家人對于兩人的婚姻都非常支持,孫思庫還是村里第一個漢族女婿,卓瑪的家人特別高興,用孫思庫的話就是“很吃香”。剛結婚的時候,由于語言差異,無法與鄉親們很好地交流,孫思庫也曾感到很別扭、難適應。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他已經逐步融入到村里的生活。他說,“只要生活得幸福,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
孫思庫家的房子。攝影:陳衛國
孫思庫老家還有一位老母親,他經常帶著老婆孩子回山東。雖然氣候方面還有些不太適應,但妻子卓瑪對丈夫老家的印象總體特別好。現在孫思庫的母親跟著哥哥姐姐住在北京,他們每周至少給母親打三次電話。隨著近幾年網絡的普及,有時候孩子放學回來,也會跟奶奶視頻聊天。
孫思庫與卓瑪開的卓瑪淋浴。攝影:陳衛國
據孫思庫介紹,他平時主要在工地上包工程,老婆在家打理家務、照顧小孩。工地停工的時候,孫思庫就回家從事磨面房的工作,由于質量好、價格公道,村里的群眾都愿意來他們家買東西。此外,他們還開了一家卓瑪淋浴,為村里的群眾提供便利。
孫思庫家的后院,平時會種一些土豆。攝影:陳衛國
孫思庫告訴記者,他和妻子兩人生活了十幾年,平時也不免拌嘴吵架,但不久就會和好。得益于西藏的各種惠民政策,尤其是孩子的教育全包,讓一家人很省心。孫思庫覺得,他們家在村里的生活水平屬于中等偏上,現在在西藏生活壓力不大,幸福指數很高。
近年來,在國家各項惠農惠民政策下,崗堆村各項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物質文化生活蒸蒸日上,全村上下形成了民族團結繁榮的新景象,民族團結之花在雪域高原盛開。
?
?
相關鏈接:
西藏拉薩市舉辦首屆足球邀請賽
西藏:生態持續向好 候鳥如期歸來
【冬行西藏】松贊故里的文化傳承與扶貧新策
【冬行西藏】多民族文化和諧發展的西藏:藏南門巴族風采(組圖)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