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游局確定海南作為首個全域旅游創建省,這是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戰略實施的實現路徑。全域旅游的推動,需要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海南旅游教育面臨著新機遇和新挑戰,需要站在國際的視野、國家的戰略、全域的格局,思考旅游人才的位置和作用。
人才數量質量與行業需求有差距
海南第一所專門類旅游學校海口旅游職業學校創辦于1993年,之后陸續建有海南大學旅游學院、海南省旅游學校等旅游院校,特別是國際旅游島成立后,旅游專業和培訓機構發展迅猛。截至2015年,6所本科院校、9所高職院校和44所中職學校都開設了旅游專業。以占主體地位的中職為例,2015年在校生數達1.7萬人。
雖然海南省旅游教育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和水平,但數量和質量遠遠滿足不了全域旅游發展的需要。根據《海南省旅游人才發展狀況調研報告》預測:到2020年,海南旅游人才隊伍總量至少需要47.7萬人,其中旅游行政管理人才500人、經營管理人才8.11萬人、專業技術人員7.63萬人、服務技能人才31.92萬人,人才需求缺口超過20萬人。隨著全域旅游的提出,由點及面的全程、全景、全員旅游新格局,人才需求總量只會增加不會下降。
海南旅游資源世界一流,但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顯得后勁不足,瓶頸在人才。旅游業急需人才有六類:國際視野的職業經理人、旅游規劃人才、旅游理論研究人才、雙師型教育人才、市場營銷策劃人才、應用型技能人才。海南旅游專業畢業生以中專生為主,大學生對職業的認同感低,一次就業率低,鞏固率更低,旅游行業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極度匱乏,企業求賢若渴。
人才政策缺少“引鳳筑巢”吸引力
旅游行業是國際化和開放性最強的行業之一,與國際接軌緊密,講求高精細服務標準,講求高質量體驗感受,對從業人員要求高。
由于目前就業準入制度未能真正執行,旅游職業資格證書與勞動就業沒能有效銜接,資格證沒有含金量,造成旅游行業就業無門檻、薪酬水平低、社會美譽度和認可度不高,出現旅游行業長時間存在人員流動性大、人才流失率高的問題。一方面企業抱怨找不到人、找到的素質不高,另一方面旅游專業畢業生“有業不就”。
海南旅游院校最近幾年取得長足發展,但是學校小而散、多而雜,在專業建設、隊伍建設、國際化合作、校企合作等方面還沒有形成規模、特色和品牌,在海南的教育主導地位沒有體現,與國際旅游島和全域旅游試點省的產業主導地位不匹配。
人才要教得棒、招得來、留得住、干得好
各項事業的發展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旅游行業也需如此。要進一步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把旅游人才開發放到旅游發展的突出位置,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加大人才培養工作投入,重點加強各旅游院校師資、教學設施、實訓基地的投入,建立旅游人才標準化和考核晉升制度,增加對旅游從業人員的吸引力和穩定性。
借鑒洛桑酒店管理學院或臺灣高雄餐旅學院成功經驗,獨立設置本科旅游學院,在本科、大專和中職中外合作建立具有獨立品牌的旅游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和旅游從業人員培訓基地,使旅游職業人才培養集約化、規模化。
構建網狀培訓體系,實施分級分類培養人才的策略和整體提升計劃。旅游局培訓中心主要側重導游員考試、旅行社經理、旅游飯店高級經理人、鄉村旅游實用人才等實用的短期培訓;院校培訓部門重點在學歷教育和深造培訓;企業內部主要是在崗培訓。隨著城鎮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培訓,政府有關部門要統籌管理,憑證上崗,上崗必訓,就業準入制度要落實到位。
搭建平臺,激活社會辦學力量,促使院校、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等以旅游院校為依托,聯合成立覆蓋全產業鏈的旅游教育集團,建立董事會等治理機構和決策機制,為整合資源起到更大作用。
旅游院校要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對外加強中外合作、校企合作,對內優化專業結構,圍繞“互聯網+”“旅游+”,加強專業建設和隊伍建設,加強實踐教學,提高辦學品質,講求差異化和特色化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省市重點項目建設需求為導向,重點培養旅游人才的專業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
人才要教得棒、招得來、留得住、干得好,需要創設良好的政策環境、社會環境、工作環境和教育環境。前提是政府要建立寬松靈活的政策環境,建立開放的人才引進、就業創業、培訓使用、扶持激勵、評價獎勵等機制,拓展發展空間和通道,提高旅游人才的待遇和社會認可度,為海南全域旅游吸引人才。
(作者系海口旅游職業學校校長)
?
?
?
?
相關鏈接:
海南二中院促和土地糾紛 挽回2.2億余元國有資產損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