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4日,俄羅斯莫斯科,莫斯科國立大學主樓的映射表演"Alfa Show 4D"。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世界教育之窗】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眾所周知,失業是市場經濟環境中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之一,而高校畢業生的失業率居高不下是其中特別危險的影響因子。俄羅斯社會調查局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8月,俄羅斯失業人口比例為5.2%,也就是說,約400萬具有勞動能力的人處于失業狀態,而其中近四分之一的失業人口是大學畢業生。
1991年,俄羅斯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隨之出現了勞動力市場這一概念。時至今日,俄羅斯經濟和社會的變革帶來了勞動力市場和就業問題的改變,愈加復雜的市場關系和嚴峻的就業條件使得失業情況依然嚴重,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更加困難。
大學畢業生就業總體情況不容樂觀
近年來,總體上俄羅斯大學生就業市場依然是供大于求。就業市場存在的問題包括:大學畢業生缺乏雇主所要求的工作經驗;女性在找工作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勞動市場專業需求結構和高校專業結構不平衡;大學畢業生的工作適應問題。
2015年俄羅斯聯邦教育部進行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共有117萬名畢業生參與了調查,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在75%左右,與2014年持平。其中,就業率最高的專業為核能和技術、護士、制藥、化學技術等,就業率在80%~90%。就業率最低的專業為法律和經濟專業。近40%的法律畢業生和20%的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畢業后一年內仍未能找到工作。
除了就業的畢業生外,部分畢業生選擇繼續攻讀研究生,還有兩個影響畢業生就業比例的因素是生育和服兵役。其中,每年有2%~3%的女畢業生選擇回家生孩子或者照顧孩子,約有10%~15%男性畢業生入伍從軍。以2011年為例,高校畢業生中有58%的學生即近14.5萬人找到了工作;未就業的有將近17%,約4.4萬人;還有13%的學生選擇繼續學習;近10%入伍服兵役;2%休假照顧孩子。
2014年,就業率達到95%以上的高校包括:心理治療和臨床心理學院、庫班信息安全學院、莫斯科國立體育文化研究院、開放法律學院、彼爾姆人文技術學院、應用能源科學學院、阿斯特拉汗音樂學院、下諾夫哥羅德音樂學院等。圣彼得堡國立大學和莫斯科國立大學就業率分別為80%和75%。可見,一些應用性更強,學校規模更小的專業性學院就業率更高。
2005年1月26日,俄羅斯莫斯科,大學生參加火炬接力活動,慶祝莫斯科國立大學建校250周年。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為什么大學畢業生就業難
俄羅斯的勞動市場問題與失業率增長息息相關。其失業問題嚴重的群體包括青年、女性、殘疾人、退伍軍人等。目前,俄羅斯大學生的就業現實同樣并不理想,尤其是最近幾年高校招生規模增長過快,畢業生就業壓力明顯增加。俄羅斯持有大學文憑的人數逐年上漲,大學生就業已成為俄羅斯面臨的尖銳問題之一。1975年,俄羅斯聯邦有280萬名大學生,而到2011年,俄羅斯大學生人數已經達到了900萬人,與1975年相比,大學生人數激增了3倍。現在俄羅斯25歲至29歲青年中擁有大學文憑的比例已經達43%。然而,大學生的專業培養與市場需求相去甚遠,某些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某些專業畢業生卻大幅過量,使得不少畢業生在不對口的專業工作、甚至必須重新培訓技能。
除此之外,近年來俄羅斯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造成畢業生高峰期,而勞動力市場卻進一步萎縮。據俄羅斯著名高校高等經濟學院校長伊琳娜·阿巴金娜介紹,2015年高等經濟學院的畢業生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因為除2010年招生的五年制專家文憑畢業生外,2011年招生的五年制專家文憑學生有80%改成了四年制的本科生。這使得2015年畢業的大學生總數達到了120萬人,比之前增加了將近一倍。與此同時,由于經濟不景氣,許多小中型企業倒閉,勞動力需求量縮減了約30%。
俄羅斯教育體系素有重視理論知識培養的傳統,學生的基礎素養扎實,但畢業生的實踐技能往往比較欠缺。用人單位非常注重就業者的工作經歷和從業經驗,這恰恰又是剛剛邁出校門的大學生們天然的弱項,故而用人單位更愿意選擇35歲及以上的工作人員。在俄羅斯每年100多萬名的高校畢業生中,只有少數學生能夠幸運地從事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約占畢業生總數的三分之一,經常可以看到擁有經濟學、管理學或法學學位的人去當秘書,甚至去做化妝品及服裝銷售工作。據調查,俄羅斯雇主們對于畢業生的要求依照重要程度排序為:工作經驗(86.6%)、高等教育文憑(80.4%)、擁有人脈關系(70.5%)、知識和勞動技能(60.4%)、在工作中繼續學習的動機(57.4%)。
畢業分配工作的年代已經一去不返,勞動市場的復雜性和畢業生找工作技能的缺失加劇了就業難的情況。蘇聯解體前,俄羅斯大學生完全不用擔心就業問題。蘇維埃政權初期,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的年輕專家工作安置問題由勞動介紹所統一進行。1928年蘇共中央出臺關于專家培養及其分配和使用的決議,開始對中等專業學校以上的畢業生實施有計劃的統一分配。1929年通過的關于高校和技術院校畢業生安置工作的條例,成為年輕專家工作安排的法律基礎。這種通過國家分配來安置高等和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工作的做法一直持續到20世紀90年代,甚至到1998年10月,還有54%的全日制高校畢業生由國家分配工作。但畢竟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在俄羅斯仍處于適應時期,教育體系還未對這一轉變做好足夠的準備,沒有專門的應對求職的課程,許多畢業生甚至連像樣的簡歷都不會制作。勞動市場的不可預見性、缺乏完整的關于勞動職位的信息都為找工作增加了困難。
2013年4月6日,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遠東聯邦大學學生在課堂上。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政府為促進大學生就業做了什么
俄羅斯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工作。在2000年教育部就出臺了《職業教育機構青年學生就業和畢業生工作安置促進中心示范章程》,決定設立青年學生就業促進中心。俄羅斯既有聯邦政府層面的全國性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安置中心,也有在每所高校內設置的相應的專門機構。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俄羅斯教育與科學部把大學畢業生安置情況作為評價每所大學工作成績的一項重要指標,并且將其同國家撥款的多寡相結合。在建立好服務機構的同時,俄羅斯政府還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幫助大學生就業。
不斷完善大學生就業的法律法規。俄羅斯就業的法律基礎包括憲法、勞動法和居民就業法。向市場經濟過渡以來,俄羅斯開始形成關于勞動和就業的新法律。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91年通過的居民就業法,標志著關于勞動和就業問題的法律發展到新階段。法律的內容脫離了原來的蘇聯傳統,建立了新的調整勞動關系領域的概念和原則。給予公民以勞動自由和自愿不工作的權利,禁止行政強制勞動,以及公民去國外工作的權利等。根據2000年3月15日的一份對法律法規進行分類的總統令,關于勞動就業的法律被劃分為俄羅斯法律的單獨一塊。
分析俄羅斯現代勞動就業的相關法律,可以發現以下基本特征:一是俄羅斯法律內容參照國際法律標準。如國際勞動組織公約和建議及其他國際組織的文件、俄羅斯相關問題的國際條約等。二是俄羅斯的勞動和就業法律成體系化。在層級上,它由聯邦、州及地方三個水平的法律法規構成;在內容方面,囊括從綱領性到具體操作性的一系列法律法規。三是俄羅斯政府各部門,尤其是俄羅斯勞動和社會發展部的法律法規,在關于勞動和就業的法律中占據重要地位。四是一些蘇聯時期的法律仍然在起作用。
大學生就業本來是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但往往由于勞動力市場高校畢業生人數的供大于求,而造成大學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常處于被選擇的狀態,不僅僅是俄羅斯,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面臨著這樣的窘境。究其根本原因還是要反思高等教育體系人才培養的結構和內容所存在的問題。譬如,人才培養總數不合理,高校盲目擴招造成的人才假性過剩;培養結構不合理,某些專業領域人才十分搶手,某些專業領域則門庭冷落;培養質量不合格,造成許多大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而許多用人單位找不到可用之才的矛盾。近年來,俄羅斯努力調整高等教育體系的結構和層次,力圖形成普通大學—研究型大學—特殊地位大學(莫斯科大學和圣彼得堡大學)的金字塔形高等教育結構,以培養出滿足社會和市場在數量和質量方面需求的人才。此外,政府對青年就業的重視程度和規范化管理是化解大學生擇業、就業困難的重要方面。
(作者單位:劉楠,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肖甦,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
?
?
相關鏈接:
特朗普發言人說沒有證據顯示俄羅斯影響美國總統選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