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翔
作為海南國際旅游島的省會城市,海口在建設國際化旅游城市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從2015年7月份開始的“雙創”工作讓城市景觀提升了、基礎設施更趨完善,在提升現有景點質量的基礎上,更創出一些新的景點,小街巷、老舊社區的改造也盡可能保持歷史風貌,從而增加并提升海口的旅游元素。
完善基礎設施便游客
“海口不愧是旅游城市,路邊的公共衛生間不少,還有專門的指示牌,即使我們不熟悉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有的衛生間還很‘高大上’啊,第一次見到。”在美舍河邊,山西游客郭莉莉表達了她對海口基礎設施的滿意。當朋友告訴她公共廁所也是海口“雙創”之后才多起來時,郭莉莉還對“雙創”工作點了贊,“我以為衛生城市創建就只是改善城區環境衛生呢,沒想到還有這一方面,那真是方便市民群眾了,尤其是從遠道而來的游客。”
游客的感受是海口在“雙創”期間著力提升城市便民基礎設施的真實寫照。
在公共廁所方面,景點、景區的公廁不但兼顧了數量,更注重了同景區景色的協調一致,在世紀公園、白沙門公園,新建的數座公共廁所精心設計、合理布局,內部干凈通風,還有專人打理,市民游客步行不出十分鐘就能找到。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啟動了183座旅游廁所的新建及改建工作,已完成148座;其中2016年新建及改建旅游廁所83座,此前定的“三年建設110座旅游廁所計劃”借“雙創”春風,已經提前一年超額完成。
除了城區和景點,在“雙創”的一年多時間里,海口“廁所革命”還擴展到了城市鄉村,數量和質量有了明顯提升,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廁所革命”先進市,滿足了城市游、鄉村行游客如廁的需求。
此外,各類道路也在“雙創”期間逐步完善。除了對主要干道的優化,被稱為城市“毛細血管”的背街小巷同樣得到了改造提升,對于喜歡走街串巷了解城市市井風俗的游客來說,游覽起來將更加的順暢和方便。據統計,我市2016年啟動改造1576條背街小巷,截至2016年12月中旬已完工1126條,2017年春節前將全部完工。
“三園合一”后的城市中央公園景觀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提升綠化景觀美街景
雖然已經到了冬季,但海口的大街小巷仍是滿眼的郁郁蔥蔥,高大茂盛的熱帶樹種、修建整齊的常綠植物以及其中的花朵,都向市民游客展示著這座濱海旅游城市的活力。在道客天橋,綠化植物配合其中點綴的鮮艷的三角梅讓這里成為了游客拍照取景場地之一,不少游客在路過時停下腳步,以天橋上的綠葉紅花和湛藍的天空為背景,為家人、朋友拍照留念,天橋上“美麗海口”四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海口的城市綠化做得很到位,一下飛機就滿眼是綠色”,在龍昆北路,記者遇到了正在等公交車的廣西游客邢寶康,“我入住的酒店就在這條主干道附近,這幾天經常看到園林綠化的工作人員開展種植、澆水、修剪作業,這些花草樹木都被維護得很好,長得很茂盛,確實是把海島旅游城市的特點體現出來了。”
在綠化過程中粗中有細,“大手筆”同“小細節”協調同步提升,是海口城市綠化美化廣受贊譽的取勝“法寶”。
記者從市園林部門了解到,2015年下半年海口啟動“雙創”工作之后,由市園林局實施的“七路兩互通一節點”綠化景觀提升工程持續發力,對城區多個重點路段、美蘭機場互通和那梅互通、火車東站周邊綠地進行綠化點綴提升改造;2016年以來,又實施了八條主要道路及重要節點園林景觀提升整治,以期達到綠化、美化、彩化、靚化的目標。數據顯示,“雙創”開展一年時間,海口市就新增綠地面積85公頃,提升改造綠地面積168公頃。
在這些“大手筆”的背后,細節問題也沒有被忽視。三角梅作為海南省省花深受市民游客的喜愛,為此,市園林部門也在40多條主干道、對外窗口、大型公共活動場所、特色街區、橋梁、景點及11個交通互通點種植三角梅41.5萬盆(株),讓三角梅更多地出現在市民游客身邊,讓外地游客在逛街時、坐車時都能看到,滿足游客對這種能代表海南特色的花卉遠觀、近賞的需求。
特色美食街區補短板
我省提出打造全域旅游產品的體系中,“發展特色旅游餐飲”在其列。在海口,特色美食街、特色美食城建設工作早已啟動。從2016年5月份開始,海口重點打造11條特色美食街,并對現有的已形成一定規模的21處餐飲街(區)進行立面改造、規范管理,以更好地服務于市民和游客。經過半年多的時間,各條美食街相繼開門迎客,得到了游客的好評。
龍華區金牛路老稻美食街作為海口2016年重點打造的首條特色美食街,自2016年6月份開業至今,聚集了不少人氣,成為了外地游客品嘗海南地方特色美食的新選擇。記者在這里看到,該美食街不僅提供來自海口、瓊海、儋州、文昌、定安等瓊北八市縣的風味小吃,還有外省的特色美食,如東北烤串、陜西面食、廣式燒臘等,分片規劃也讓顧客能更方便地找到自己想吃的品種。
位于美蘭區文明東路的潮立方特色美食街則更迎合了年輕人時尚的飲食需求。在這里,不但能夠品嘗到海南的各類招牌小吃,其他如肯德基、永和豆漿、太空艙果木烤魚等眾多知名品牌也已經入駐,茶飲、甜品、披薩、面點、燒烤一應俱全,可以滿足各類游客市民的飲食需求。此外,潮立方周邊也匯聚了大型時尚購物廣場,游客來這里用餐之余,還能夠就近滿足購物、娛樂等需求,十分便捷。
街巷改造留底蘊
位于瓊山區的北勝街有著“一里三賢”的歷史故事,“雙創”期間,這里進行了升級改造,在重修路面及整修沿街門面的同時,也將這些曾經發生在此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繪在了墻面上,保留小街巷歷史文化底蘊的同時,更將本土的市井文化展示給前來游玩的游客。
記者在北勝街看到,墻體上展示了海瑞、丘濬、許子偉的生平事跡,并記錄了北勝街、繡衣坊的歷史景象,這些宣傳畫傳遞出了濃濃的瓊臺味道,吸引了不少路人駐足觀看。
“我在這附近住了幾十年,說實話,這些歷史我還真的不太了解呢,”年過六十的肖暉老人是府城片區的老居民了,聊起“雙創”后墻上新添的歷史名人生平事跡,老人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算補補課嘞,在這住了一輩子,人家問起來這里發生過什么歷史、有什么名人我都不太懂。現在搞‘雙創’,這附近的很多墻面都重新繪制了歷史名人、地方事跡,我們本地居民可以對自己老家的歷史進行了解。更重要的是能讓外來游客更好地感受我們府城的文化。”
像北勝街一樣在“雙創”期間舊貌換新顏的小街巷不勝枚舉。
在瓊山區宗伯里一橫街上,瓊古建筑風格的靚麗街巷、干凈整潔的平坦地面讓這里成為游客了解老府城文化的新選擇。而在以前,這條具有上百年歷史的古街巷卻不被游客所知曉。沿街建筑質量層次不齊,建筑外墻也被空調室外機、防盜窗網、戶外廣告和店面招牌搞得雜亂無章,又想將立面改造得美觀,又要保留曾經的文化底蘊,宗伯里的居民們心里都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2016年6月啟動的背街小巷升級改造工程使宗伯里穿著“古裝”嶄新亮相。在保留原來老建筑的基礎上,將各類管線規整入地,把廣告牌匾和建筑外掛設施拆除、內置或遮擋,立面改造也以灰色為主色的瓊古建筑元素風格為主,三層及以下建筑加斜檐灰瓦,同時改造提升路面和人行道,完善綠化景觀。現如今,宗伯里也成為了瓊山、乃至海口的標志性小巷之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
老牌旅游景點煥新顏
萬綠園、騎樓老街、五公祠、海瑞墓、假日海灘、白沙門……這些海口城區旅游的老牌景區為市民游客所熟知,在“雙創”過程中也煥發了新貌,改造、擴建工程讓這些景點更富有吸引力。
“雙創”期間,萬綠園作為展示海口風貌的重要窗口,進一步加強了衛生保潔、秩序管理、安保監控,使其在園區景觀等方面更向國際一流大型游園靠攏。在“雙創”期間設置了“一道”、“一欄”、“一線”、“一個中心”,增加了萬綠園景觀的多樣性,更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在方方面面。“一欄”是指設置了宣傳海口市先進人物事跡的宣傳欄,來萬綠園游玩的游客在享受海口美景的同時,還能體會這種城市的溫度,弘揚著社會正能量。據萬綠園管理處副主任韓寧介紹,下一步,萬綠園還將繼續提升整個園區的景觀水平,借助“雙創”的春風,不失時機地建設一些更具特色的景點,增加游客觀賞的點位。
騎樓老街是外地游客來海口游玩的必去景點之一,“雙創”期間對“善利隆”、“正豐號”等老字號的恢復及相關建筑的修復更增加了老街魅力,傳遞出濃濃的傳統城市風貌,使來游玩的游客流連忘返。
2015年9月,五公祠景區修繕工程開工。目前,景區的游客中心、觀景亭、展廳、停車場等設施改擴建工程已完成八成。其中,展廳占地面積達900平方米,采用單層合院式設計手法,尊重文物本體展示區的核心地位的地塊,能充分向游客展示海南移民文化、五公歷史文化;文物修繕工程自2015年10月開工至今,已完成古建筑群修繕工作,并進行初步驗收。
丘海大道的海瑞墓景區擴建項目自2015年9月開工,包括了清風樓、揚廉軒、南北碑廊、八角亭、海公井等文物本體的修繕以及弧形墳墻的修復。目前,展演中心、游客服務中心、室外管網、園林、海公祠建設等均已完成80%以上。以前的海瑞墓用地面積僅為15畝,通過此次對相關歷史文化的深度挖掘,擴建后面積將達到76.22畝,包含海瑞墓保護區、海瑞歷史文化區和中國清官文化區三大區域,向游客多角度展示海瑞文化。
海口市文物局局長王大新告訴記者,除了五公祠和海瑞墓,包括鼓樓、文廟在內的十余個項目也正在開展修繕工作,海口的文物保護工作趁著“雙創”的契機也上了一個新臺階。文物局除了日常維護、組織協調開展文物修繕工作之外,也在不斷完善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確保這些歷史遺產能繼續完整呈現海南地方歷史,向海內外游客展示海南特色文化底蘊。
新增旅游景點攬人氣
“雙創”期間,海口對公園的建設、改造力度不斷加大,從被稱為“最大的城市中央花園”的萬綠園、世紀公園、濱海公園的“三園合一”工程,到頗受好評的“雙創”公園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城市花園出現在海口市區,成為市民休閑養生的新去處,也成為了來海口旅游的游客們的新選擇。不少游客,尤其是再次來海口玩的“回頭客”表示,一定要到“雙創”廣場去看一看。
在秀英區永興鎮的馮塘村,“雙創”期間對村里破漏的古石屋進行了維修,并以馮塘村為根基、以橄欖園為核心,在2500多畝的范圍內開辟出龍棲谷、橄欖園、景觀大道、古村、荷花塘等五大主題景觀,形成了現在的馮塘綠園景區,創辦的“古村古屋藝術家創作聯盟基地”也增添了文化內涵,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到這里品味鄉村美景。馮塘村也在2016年10月獲評了國家第四批傳統村落村莊,成為了海口鄉村游的又一個精品目的地。
正如省、市領導在海口調研時要求的那樣,海口市正在把“雙創”與全域旅游建設結合起來,以“雙創”為動力,幫助企業和窗口單位做好經營策劃和服務升級,提升城市品質和景觀的國際化水平,打造全域旅游新亮點,從更高層次上體現著“雙創”為民、便民、惠民的理念。
?
?
相關鏈接:
海口市民防局傳達市“雙創”領導小組及市長碰頭會精神
海口市“雙創”工作指揮部召開第64次指揮長會議
一分鐘了解海口一周“雙創”:建設幸福美麗海口
“雙創大舞臺 有夢你就來”海口啟動 百姓明星閃耀紅毯
促“雙創”話禁毒 海口瓊山區舉辦迎新文藝晚會
瓊臺福地添彩“雙創” 瓊山區舉辦迎新春音樂會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