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13歲的初一女生“一夜成名”:當地媒體驚訝其“六年級寫成7萬字婚戀小說”,省外報紙贊她可能是“下一個張愛玲”,中央電視臺也聞訊趕來。熱度持續到2013年,她高喊著“要么當作家、要么做乞丐”現身東方衛視,她的“未來”被嘉賓升級為或將成“下一個諾獎獲得者”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少女作家”憑文學申請破格讀本未果 欲訴高校遭反對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7-01-05 10:22

      楊玲玲是誰?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這名字有些陌生。

      但如果回到2009年的浙江桐鄉,你將見證這個彼時13歲的初一女生“一夜成名”:當地媒體驚訝其“六年級寫成7萬字婚戀小說”,省外報紙贊她可能是“下一個張愛玲”,中央電視臺也聞訊趕來。熱度持續到2013年,她高喊著“要么當作家、要么做乞丐”現身東方衛視,她的“未來”被嘉賓升級為或將成“下一個諾獎獲得者”,當這個學習成績不佳的高中生歪著頭說出“我要退學”時,嘉賓驚呼“她在戰斗”。

      楊玲玲最終并未退學,但她所在的桐鄉二中已然轟動。在一些教師看來,楊喜歡“表現”:會主動把文章給教師“提提意見”,曾想在學校辦專場講座,甚至高一就希望破格當文學社社長。

      事實上,“破格”正是楊玲玲殺入這所高中的“秘籍”。2012年,她的中考分數僅過職高線,可開學不久,這個“少女作家”直奔教育局,此后命運反轉。

      那一年,韓寒已退學12載,并在兩年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蔣方舟剛拍完清華大學畢業照,準備赴任《新周刊》副主編;再過一年,《小時代》即將上映,迎接又一輪口水戰的郭敬明也步入而立之年。人們不自覺地將他們視為楊玲玲的成長參照。

      故事的結局并非喜劇。今天,楊玲玲沒有叱咤文壇,可依然“迷戀”著“破格”——兩度高考,她試圖憑文學特長申請讀本科,均止步大專;當被四川某“985”高校拒絕之后,她怒而網上籌款,欲提起訴訟,但應者寥寥。一些支持者也開始反對她。

      寫婚戀題材的小學女生

      2008年秋天,浙江一家都市報開始時不時接到一個小學六年級女生的電話。“她老告訴我們自己寫了一篇小說。”當年的采編人員趙小斌記憶猶新,女生寄來了鋼筆寫的文稿,可編輯部的判斷是,這算不上什么新聞,“小學生寫小說不稀奇,那也不是什么驚世之作。”

      電話斷斷續續“糾纏”了報社一年,每次少則幾分鐘,多則兩小時。來電者是楊玲玲,起初她有些不好意思,但打久了,就感到此事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她尚不諳人情,未覺此事唐突,只認為“自己寫得不容易”,而“編輯阿姨很耐心”“像媽媽一樣”。

      不過,當趙小斌看到小說時,確實多少有些意外。小說名為《星路》,全文7萬字,書中的女主角一路讀書、成年、成為明星,但在楊玲玲的設計里,她又遭遇潛規則,最終黯然死去。這個“乳臭未干”的少女,寫生死,寫商戰,寫婚變,甚至叩問成人世界:“面臨離婚時,婚姻不再是避風港。此時,歲月只給了你兩個選擇,一是堅毅的退出,二是無謂的繼續。你選擇哪個?”

      小學生寫婚戀題材?趙小斌提煉出了這個新聞點。這一消息在2009年11月迅速“走紅”,各大門戶紛紛轉載,各媒體隨即找到了鄭淵潔及大學教授點評,并挖掘網友觀點,“干得漂亮”“說不定就是下一個張愛玲”的評價紛至沓來。一月后,“‘楊玲玲現象’在全國教育界和文學界引起震動”直接成了大標題。

      楊玲玲此時已讀初一,不善言辭。早前,為了迎接在她看來頗為“隆重”的采訪,她特地把小說手稿謄抄了一遍。

      一夜成名無疑突然。見媒體屢提張愛玲,從未讀過其著作的楊玲玲翻起書來,并自認為兩人“命運相似”:張是晚清名臣后代,家道中落;楊生于農村,幼年家中經商失敗,父母被迫打工,而此前,她最受寵愛,老屋家具齊全,在她心里“跟小洋樓似的”。

      這個敏感的獨生女始終記得,小時候離家不遠有池荷塘,父母常帶她去玩。“后來爸媽再也不讓我去了。”她把手縮進袖口,仿佛在悼念一個“淪陷地”,“因為生意失敗后,那里被別人承包了。”

      家境起落被她視為作品早熟的理由。她瘋狂寫作,有時甚至寫到夜里兩三點,并一度貧血。

      母親周國英起初并不知道這些。她反復叮囑女兒,家里經濟條件不好,以后要找個正常的工作,至少得讀個本科。

      平靜顯然被打破了,尤其是央視到來之后,熱鬧飆至頂點。從未謀面的干部來了,親友之間相互打聽著,央視采訪當地媒體“如何發現楊玲玲的”,當地媒體也采訪央視“為何過來采訪”。央視編導透露,他們在討論“早熟少年”類的話題,剛采訪完彼時火遍全網的“少年演講帝”楊心龍。

      當地網絡論壇開始連載《星路》,那是楊玲玲有時放棄學習時間,跑到親戚家逐字敲打的。網友遺憾,作品并不完美,但又驚訝,小學生之作,已屬不易。

      “女兒走上了邪路”

      初中生楊玲玲的文學講座都辦進大學了,但在父親楊建明心里,“女兒走上了邪路”。

      即使是公開場合,這個48歲的鄉村修理工也不留情面。在一次電視節目上,主持人問他怎么看女兒寫作,他直言“很氣憤”,一臉陰沉。

      思想傳統的楊建明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寫作是零食,學習才是主食。”他本不樂意上此節目,只是編導“殺”到他家取景,軟磨硬泡說“不去就白拍了”,他才就范,“我實話實說,不替她吹牛”。

      這讓楊玲玲至今懊惱,在她看來,這本應是一期介紹“天才少女”的節目,卻拍成了“家庭矛盾調解”,她甚至在現場頂撞父親稱要退學、專門寫作。楊玲玲建議工作人員不要播這些,對方安慰她說“這樣效果挺好”。

      退學并非氣話,楊玲玲這個想法萌生于初二。事實上,相比于在媒體密集露面,校園里的楊玲玲略顯孤獨。在一些同學眼中,她內向、神秘,看似比同齡人成熟,好友極少,曾一度坐到教室最后一排、獨自一桌。連朋友也說,她在班上的存在感不是太強。

      文學成果讓更多同學愿意與她說話了,但她覺得,這不是“純真的友誼”。彼時,“瑪麗蘇”式言情最受熱捧,而商戰、婚變離校園太遠,許多接近者其實并無興趣。

      楊建明對這份驕傲不以為然。在飯桌前,他一邊坦言從不夸女兒寫作,一邊澄清“真相”:女兒并不冒尖,媒體僅是獵奇“小小年紀寫成人題材”而已。只上過初中的他認為:“跟媒體打交道,沒好處,分心。有意義嗎?把學習搞好再說。”

      的確,楊玲玲的成績在中游徘徊,數學“最慘”,好友回憶稱“基本是倒數,有時套用公式都不會”,語文雖好,“其實也就作文好一點”。在這里,她沒有光環。

      與中國大多數中學一樣,在那個由3所農村中學合并而成的初中,分數是整個校園的衡量標準。老師將中考掛在嘴邊,學生緊張備考,父母追問排名,“所有人好像都在告訴我,讀書才有前途”。

      楊玲玲接受了這個“叢林法則”,中考前一個月,她走進副校長倪洪亮的辦公室求助:某次數學測試,她只考了36分,而滿分是150分。

      “你一直是拿很多獎狀、榮譽證書的,不可能只這點分數啊。”在楊玲玲的回憶里,這名既教數學也分管德育的副校長,如此歡迎她的“投誠”。

      此后每個周五,倪洪亮都會在辦公室見到她,對于數學問題,倪一一解答。中考時,楊玲玲的數學居然多了60來分。可這仍不足以扭轉敗局。

      “我不如韓寒那樣叛逆。”楊玲玲發現,自己難以在搏殺中勝出,直至一則新聞讓她看到另一片戰場:從2010年起,四川某“985”高校開招“雙特生”,即3個方面的“奇才、偏才和怪才”——“在某一學科領域有特殊興趣、愛好和特殊專長、潛質的,在某一學科領域開始嶄露頭角或已取得一定成績的,對一些冷僻、人才稀缺的學科領域有一定程度深入了解、有一定獨到見解的”。

      文學使她堅信自己未來可突破分數限制、躋身名校。在孤獨的中學里,這被她視為出路。


    ?

      憑文學求“破格”

      這個“偏才”開始發起破格戰役。中考前數月,她找到了桐鄉市教育局,希望能給“文學偏才”新的升學通道,且此事須“優先解決”,“不要拖到中考結束”。在許多人看來,這簡直是“天方夜譚”,而楊玲玲直到高中開學之后還在堅持著——那時,她已考上某職業高中文秘專業。

      “你有犟勁兒,我不敢。”多年以后,倪洪亮與楊玲玲喝茶敘舊,這段往事仍無法繞開:到職高報到沒幾天,她又去了教育局,說想讀普通高中。現今已是校長的倪洪亮不得不向學生承認“你勝利了”。

      她確實顛覆了不少人對初中生的印象。當年16歲的她明白教育系統欣賞什么,能自薦文學成果;她也深知官員忌憚什么,會上網發帖,甚至當面拿媒體“嚇唬”他們:“上次央視來過,你看著辦吧。”

      雖然數學欠佳,可這并不影響此刻“討價還價”:“我想去桐鄉高級中學。”“不行,錄滿了。”“茅盾中學。”“不行。”

      “總之要進一個普高,桐鄉二中吧。”她亮出“底牌”,教育局領導不置可否。送別時,領導給她塞了50元打車錢。

      一些教師驚訝地發現了她的入學方式,在他們眼里,這不是“破格”而是“出格”,這似乎也解釋了她為何不斷策劃著“教育改革”——語文老師聯名推薦制,授權語文老師篩選有文學特長的初中應屆生,報至當地文聯,再由初中向高中推薦特招。“她自己有文學特長,當然這么想。”

      在楊玲玲看來,自己已中考結束,這完全是為了“文學偏才”們。像遭遇不公的訪民一樣,她聯系政府部門,尋找人大代表,甚至直接上書官員,稱“文學偏才”為“弱勢群體”。對方并沒給她什么反饋,有的像模像樣給了一紙信訪答復,說“文學納入中考加分沒有國家規定”,有的勸她好好讀書。

      “變法”遇冷,但在傳媒上,楊玲玲依舊“走紅”。高一下學期,她現身東方衛視,即使她的婚戀小說已完工4年多,這仍是媒體關注的由頭。節目里,楊玲玲短發、淡妝,火藥味十足,自問“我到底為什么活著,是為了自己,為了成績,還是為了別人”,彼時,她的高中首次期末考試僅語文、政治及格。

      退學寫作再次成為楊玲玲的宣言,她的目標是,出版一本書,斬獲“硬件”,以此敲開四川某“985”高校的“雙特生”項目之門。

      兩個月后,楊玲玲在中國戲劇出版社自費出版了詩集《樹葉與漂流》,花了兩萬元,印數2000冊。質疑她的教師不得不服氣,“她的詩確實算好的,反正我高中時候寫不出來”。

      “小學寫婚戀小說”的舊事一路談到了北京電視臺。那時她已是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的兩門及格科目又少了一門政治。她不提退學,改稱“低頭于高考”,“因為我更希望這個體制能考慮到這個群體(指‘文學偏才’)”。

      楊玲玲有些遺憾,因為并無媒體愿宣傳她的“教育改革”想法。事實上,教育學者普遍認為,中考優惠項目不宜再增加,以利招考公平,若再納入文學特長,這更無可能。

      她辦了一場座談會,試圖奮力一擊。在桐鄉市圖書館,這個主講者點著5頁PPT,講了20分鐘,剩下20分鐘由旁聽者點評。力邀之下,觀眾來了不到10人,其中兩人是她的親友。

      聚光燈遠離了她:媒體報道了兩三百字,“楊玲玲”似乎成了要避諱的名字,她沒有全名,只剩“小楊”。此時,高考落幕已久。

      推薦信“布局”

      幸運之神沒再眷顧楊玲玲。她最終未躋身“破格讀本科”的極少數。

      不過,她的手機通訊錄如今猶如小型“專家庫”,浙江作家、政府官員、大學教師、媒體記者。號碼大多是為爭取破格而找的。“說出數量,會不會引起爭議?”楊玲玲欲言又止,“50?不止。100?不止。200?差不多。”

      在她的破格布局里,這些人士無疑是利器之一。四川某“985”高校的“雙特生”報名需填寫個人陳述、專家推薦等。“個人陳述大家可能都差不多,能夠區分的還是專家推薦信怎么說。”她孤注一擲。

      楊玲玲找到了時任桐鄉市文聯主席王士杰。很快,桐鄉市文聯作為“社會團體推薦”,出現在其“雙特生”報名表上。“如果她能夠走出去,是我們所期望的,所以我肯定全力支持。”王士杰說,他此前對楊玲玲早有耳聞,她也常給《桐鄉文藝》投稿。

      他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王士杰試圖鼓勵她處理好學習與創作的關系。在他眼里,楊玲玲文靜內向,比較稚嫩,“好像也不太懂待人接物”,但鑒于年紀還小,能夠諒解,且她對文學的追求“讓人比較感動、認可”。后來,王士杰為《樹葉與漂流》作了序。

      雖然如此,但力挺楊玲玲創作的王士杰仍不忘“潑冷水”。他請一些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閱讀楊玲玲的作品,大家感覺有的媒體“跑偏了”,“媒體主要追求新聞效應,報道桐鄉出了個‘少年作家’,怎么的,寫了多少字,也不管寫得好不好”,在他看來,“楊玲玲與同齡人相比,應該是寫得好的,但說她是怪才、奇才、跟韓寒一樣,那還差得遠”。

      這個觀點也被浙江一些作家認可。一名縣級市散文學會會長拒絕為她推薦,他曾助楊玲玲進大學辦講座,“才華還是好的”,但是,“她要在創作上更加有成績,我才可以為她寫”,另一名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則直言“沒法兒寫”“沒覺得怎么樣”。

      楊玲玲稱自己最終拿到了10封推薦信,按平常,只要一封就行了。

      這個一路受熱捧的“少女作家”自信滿滿。但“意外”發生了,她在首輪初審即敗北。

      此時已是2016年,她二度高考。此前一年,由于各種原因她錯過了“雙特生”報名,在考上一所大專并報到了之后,她選擇復讀。她的成績已入絕境:高中三年,期末考試數學從未過40分,英語從未過50分,臨近高考的3次模擬考,有兩次全部功課掛紅燈,還有一次只有語文及格。

      她投入了一場更激烈的廝殺。在那所“985”高校,2010年首次“雙特生”招生錄取了3人,次年減少了1人,2015年全國僅42人通過初審、最后錄取4人。2016年也僅有7人勝出。

      為了勝利,楊玲玲在個人陳述中歷數輝煌,其中稱獲得新概念作文大賽二等獎。面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她亦數次肯定獲此獎項。

      然而,經過多次追問,楊玲玲在采訪的最后一天承認,這件事情是虛構的。

      她給出了一個符合反抗者形象的解釋:聽說“雙特生”招生往年重視這個獎項,所以寫上了,想等錄取之后再作澄清,警示高校應該不拘一格。


    ?

      遭反對的起訴計劃

      推薦信依舊是她試圖挽回敗局的武器。初審落敗后,直到2016年6月9日,浙江省高考的最后一天,她還收到向一名學者“討”來的推薦:“(楊玲玲)在文學創作上嶄露頭角,對文學有強烈的興趣和可堪培養的潛質。如獲深造,將可成器。”

      但這一切都不奏效。事實上,即使入圍“雙特生”,她的命運仍然堪憂:2016年,“雙特生”的分數至少須達一本線下30分以內,而此前,被該校認定為最高等級的“雙特生”無分數要求。

      第一次,她來到大學門口,希望尋求解釋,但并未滿意。

      一直被她視為救命稻草的大學,此后成為她質疑的對象。她登錄知乎、天涯、微博,痛陳經歷,在她看來,自己寫了數十萬字小說、出版過詩集、獲得好些征文獎項、手握諸多專家推薦信,不可能連初審都沒通過。

      2016年11月,她向教育部申請行政復議,目前未收到結果。在那前后,她在網上籌款,準備起訴這所高校。

      “這么小的年紀想和學校打官司?又沒有經濟糾紛,頭腦發熱!我要是給錢了,就是助紂為虐,讓事情越搞越大!”父親楊建明嫌女兒不爭氣:女兒只到了專科線,最后去了杭州一所“民辦專科”,一年學費將近兩萬元,“本來努力一下,她也許可以上個本科”。

      母親周國英也說并無這個經濟條件。其實,女兒申請破格錄取的大學不止一所,每次溝通,周國英都要請假同去,而家中每月打工收入不到5000元。

      父母不再參加她的節目。高考之后,楊玲玲亮相甘肅電視臺,節目里“母親”已不是本人。楊玲玲稱,那是安排的演員。而眼見“起訴呼吁”日益增多,一些支持者也開始動搖。

      “文學,你說是茅盾好,郭沫若好,還是魯迅好?誰也說不清楚。更何況誰能證明她是特殊人才?”王士杰強調“文無第一”,并且還需要機遇。另一名作家不耐煩了,“早知道她現在這樣,我當初才不寫推薦信”。更多的推薦者建議她應該努力寫作品證明自己,而非去起訴,“她現在的才華還是好的”。

      在好友看來,楊玲玲的嘗試雖然“看起來有些傻”,“但其實,她真的做到了很多事。努力去做,整個宇宙都會合力完成你的愿望。”

      上述“985”大學的招生辦注意到了楊玲玲。十多天前,一名負責人給她打電話,轉達了專家意見:“認為所提供的材料說明你在文學創作方面有興趣,但還不能體現創作方面的特殊才能,我們學校的‘雙特生’選拔注重文史哲等方面的深度和廣度,從你提供的材料中看不出你具有學術研究方面的潛質,因此沒有通過初審。”

      “這么多年了,你還沒有放下。”坐在辦公室,倪洪亮為她一邊泡茶,一邊小心翼翼地安慰她:“試過,不行就罷了。”而曾幫她破格上高中的教育局領導,對往事不愿多提,只提醒記者“報道要謹慎”。

      楊玲玲覺得自己回不去了。她有時在想,如果當初退學寫作,說不定境況會比現在好,“可是,我已經為了上大學付出很多代價,現在讓我放手,我做不到”。她還記得高考前夕去補習數學,要坐一小時公交車,上課時,“感覺身邊的人都比我聰明”。

      迷茫之下,她試圖去曾經就讀的中學,尋找這場破格戰爭的見證者。

      那天,寒風凜冽,她撥打了校領導電話,但對方說在外辦事、下周才有時間;她致電另一名老師,對方稱自己不在學校。正當落寞之時,一名教師驅車準備進入校門,她一臉歡喜,認為他“知道點兒事情”“可以說一些”。

      老師沒有認出她。車輛駛過之后,校門緩緩關上。

      (文中趙小斌為化名)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盧義杰 實習生何欣禹] [編輯:林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师您的兔子好软水好多动漫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 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h在线免费视频| 成人羞羞视频国产|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成人性生交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色图你懂的| 听了下面湿透的娇喘音频| 香艳69xxxxx有声小说|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一区 | 亚洲无人区视频大全| 男人把女人桶到爽爆的视频网站|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777777农村一级毛片| 天下第一日本高清国语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 国产偷v国产偷v国产| 2020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图片区亚洲色图|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打麻将脱内衣的小说阿蕊|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大片va欧美在线播放| 偷炮少妇宾馆半推半就激情|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1 |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a| 风流艳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一区麻豆| HEYZO高无码国产精品| 天天影视综合网色综合国产|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无翼乌工口肉肉无遮挡无码18|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欧美亚洲校园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