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杰
從小在海口西門外社區長大的蔣明對去年啟用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里的超市、裁縫鋪、小百貨、餐飲店、美發店等配備如數家珍,“走出家門口,吃啥買啥都可以搞定”。據介紹,西門外社區的蛻變是海口打造便民社會生活圈釋放惠民紅利的縮影。“創衛”一年多來,海口始終將民本理念融入到城市改造提升中,隨著39個便民生活圈陸續投用,家門口“一站式”解決日常瑣事的便民場景漸漸成為市民生活常態。
頂層設計 科學布局
“創衛”一年多來,市民欣賞城市靚麗的同時,發現取消路邊攤后,吃早餐、夜宵,隨手買點蔬菜水果有些不便。由此,海口探索15分鐘便民生活圈,著力讓市民在家門口解決生活瑣事。
打造便民生活圈,頂層設計先行。海口多次組織由相關職能部門、基層干部、市民代表、專家、媒體等參與的座談會,廣泛征求建議,并充分借鑒發達城市的有益經驗,在立足實際的基礎上, 確定了便民生活圈含義、主要內容、基本原則、主要措施等“頂層設計”,如必須遵循的兩大基本原則:結合城市發展需要、市民生活需求和行業客觀情況,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依托市場,查漏補缺,依托市場多年來發展起來的基礎,缺什么、補什么,盡可能少花錢,辦好事、辦實事。
環境蝶變 民生為本
7日,記者來到義龍橫路發現,入口處豎立著醒目的提示:龍昆上村便民生活一條街。這里是龍華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的示范點,提供水果、日用百貨、縫補衣服、擦補鞋等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數十種相關業態,輻射龍昆上社區、義龍東社區等周邊數千居民。
龍昆上村便民生活圈的建設得益于義龍橫路的升級改造,據介紹,原先的義龍橫路,因年久失修,坑洼不平,車輛難行,雨天積水嚴重,是當地居民口中的“糟心路”。為此,海口將所在道路列入到升級改造的工程內,進行綠化、硬化、美化、亮化。在完成改造的基礎上,龍昆上村因地制宜打造了便民生活圈,積極吸納流動攤販和低收入困難群眾,讓其入店經營。“以前我在附近擺攤,風里來雨里去,收入不穩定,現在的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特有成就感。”進駐便民生活圈的“謝一勺鹵味王”餐飲店老板謝華飛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
健全長效 常態管理
對于便民生活圈管理,海口打出一記“組合拳”:加強“門前三包”的管理、整治,街道城管中隊加強巡查,對違反“門前三包”管理條例的店鋪加大處罰力度;加強停車的規范和管理,街道社區聯合交警部門對道路施劃停車線,盡可能地為群眾提供停車位;加強監管力度,聯合衛生監督管理所、食藥監局、工商局等職能部門,對便民生活圈物業小區及“兩小”門店等進行整治及監管,確保營業店鋪達標。
根據居民需求,海口還不斷升級便民生活圈服務內涵。海玻路15分鐘便民生活圈投入18萬元建設秀中社區綜合文化服務站,豐富居民文化生活,在社區晨練點設置體育健身設施,使居民在便民生活圈內解決健身、娛樂需求。同時,秀中社區推出“預約服務”、“延時服務”和“上門服務”等多種措施,直接為轄區居民辦理有關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務事宜,使居民足不出社區,“15分鐘內”辦結相關事務。
(海口網1月8日訊)
?
相關鏈接:
海口:15分鐘便民生活圈 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海口:按照“國標”升級改造 46家農貿市場 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
海口龍華"15分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成效顯著 買菜成享受
海口32個“15分鐘便民生活圈”啟用 輕松解決生活瑣事
“記者巡街”:體驗海口濱濂村“15分鐘便民生活圈”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