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身教 人人勤儉節約
祖孫三代用愛相伴成長
李朵家庭獲得全國文明家庭殊榮。
好家風撐起好社風。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建設是國家建設、社會建設的基礎工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上,我省5個家庭獲得全國文明家庭殊榮。
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的背后,是家的溫情,更是文明家風。文明家風的形成,是一件又一件感人事跡的積累。傳播文明精神、弘揚文明之風,南國都市報近日派出報道組,深入我省文明家庭采訪,今起推出系列報道,為您講述文明家風故事,用榜樣的力量匯聚正能量。
家風連著作風,家事連著國事。中央文明委開展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評選表彰活動,從全國范圍評選了300戶文明家庭,并于去年12月12日召開了隆重的表彰大會。我省李朵家庭、符邢浩家庭、朱蘭香家庭等5戶家庭此次榮登榜單,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接見。他們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值得每個家庭了解、學習和傳揚。
全國文明家庭
他們家人人勤儉節約
去年12月12日,李朵一家作為海南文明家庭代表,飛往北京參加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而當被問起是如何營造好家風的時候,她只是說“從自己做起”、“從家庭做起”、“從小事做起”。
李朵是四川人,1998年從四川來到海南,在海口昌茂學校擔任音樂老師。2003年,她與丈夫吳風電結婚,生下了兒子吳宗蓄。隨后,外婆何德琴從四川來到海南與他們同住,照顧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在何德琴的影響下,他們家人人勤儉節約重禮儀。“從小對外孫言傳身教,他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也學會了勤儉節約。”何德琴說,好的習慣要從小養起,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舉止為外孫樹立榜樣。
“淘米水要用來洗菜,洗菜水要用來沖廁所……”李朵告訴記者,媽媽從小到大常教育她要勤儉節約,同時,以身作則,為外孫做榜樣。孩子從小學著外婆節約用水,洗手的水用盆接住,然后,再用來沖廁所,洗衣服的水留著用來拖地。多年來,李朵一家生活樸素,勤儉節約,對孩子言傳身教節約與環保知識,提倡廢物再利用,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
“去年下半年的新學期,同學們都換新書包、新文具,但孩子還能堅持用舊的令我感到欣慰。”李朵說,孩子雖然還小,但卻能在大人的影響下形成了好的風氣,家庭的氛圍能影響孩子的生活習慣,好的家風是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營造的。
從小事做起
言傳身教營造好家風
“爸爸教我學走路,媽媽教我學說話”“孩子哭了我心疼,孩子笑了我樂開花”“時間都去哪兒了,彈指間我已過花甲”……這首由65歲母親何德琴原創的詩歌《時間去哪兒了》,在2014年9月,一家人在“美麗海口、幸福家園”詩文誦讀比賽中作為海南“最美家庭”代表登臺誦讀,祖孫三代四人同臺不僅豐富了家人的生活,還給他們留下美好的回憶。“這首詩歌是母親原創,我和丈夫、兒子一同修改形成的,每一句講的都是家庭瑣事。”李朵說,她不敢相信,這些浸潤在柴米油鹽中的溫情也能走到聚光燈下,與大家一同分享。
“我們也沒做什么大事,只是覺得家里有孩子,大人要以身作則。在家庭中,你自己這樣做了,孩子耳濡目染也會這樣做;在社會上,你這樣做了,別人同樣也會被感染到,如此一來,社會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正能量。”李朵說,在家里,他們夫婦間相處非常和睦,經常互相捶捶背、捏捏肩,這些小動作孩子都會看在眼里,能感受得到家庭的溫暖。在對待父母上,細心呵護,經常利用節假日探望雙方父母,都會給老人準備禮物,噓寒問暖,總是無微不至地關懷他們,不僅婆媳關系融洽,女婿和丈母娘相處也非常和諧。
因為在愛里成長,李朵的兒子吳宗蓄比同齡人懂事許多。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還不滿4歲的他不僅主動捐出壓歲錢,還在姥姥的陪同下參與街頭募捐活動。“當時兒子抱著箱子在街上呼吁:叔叔、阿姨,您也向災區獻出一片愛心吧!這樣的畫面很溫馨也很有愛。”李朵說。
“不溺愛孩子,通過講故事,講傳統美德以及參加公益活動,培養孩子從小就要有愛心,有孝心,有感恩之心。”李朵說,她經常帶孩子參加有意義的社會活動,豐富家庭生活,同時又可以奉獻愛心。家庭的精神生活得到明顯提升。
“無論是歌唱比賽、朗誦比賽、家庭時裝賽還是給貧困地區兒童織毛衣等各種公益活動,我們家都積極參與。”李朵說,參加這些活動雖然花費一些時間,但是一家人也受益匪淺,既對小孩的培養大有益處,也可以豐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記者在李朵家里看見,“全國最美家庭提名獎”、“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三好學生”等榮譽證書擺了滿滿一桌子,每一張精細擺放的活動照片都記載著一家人參加各種公益活動的笑容。
?
?
相關鏈接:
走進全國文明家庭 | 陸書春:積善揚家風,孝慈顯丹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