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珠港事件中被炸毀的“加利福尼亞號”戰列艦
然而,CIA的“成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成立以后,它時常“掉鏈子”,讓美國吃了不少苦頭。1961年CIA企圖策劃推翻菲德爾?卡斯特羅政權失敗;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讓卡特政府措手不及;1991年,CIA未能正確預測蘇聯的解體;1998年,它沒有聽到印度試圖進行若干次地下核試驗的風聲。
一次次情報工作失誤讓“帶頭大哥”CIA成為失敗的代名詞。預算不斷被削減,大批經驗豐富的情報人員因為部門削減和經費壓縮而被迫離職。中情局不得不學著“花小錢辦大事”,以維持存在感。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9·11”事件以后。
9·11事件后的第9天,美國國會批準,在已有情報經費的基礎上,給中情局追加了400億美元聯邦預算,用于打擊全球基地組織。隨后兩年,這一數字增加到1200億美元,大量資金投入讓美國情報組織重振聲威。情報部門開始大量招兵買馬,情報機構不斷增加。
為了反恐,美國還對情報系統進行了改革。9·11襲擊以后的十多年,美國情報機構的人員構成及“業務模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情報部門開始與外包公司合作,雇用“臨時工”來收集情報。美國情報業逐漸走上了私有化道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