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徐徐,冬陽暖暖,千畝蕩上波光粼粼,水清景美,所謂歲月靜好,不過如此。
1月13日下午,嘉興市“溫暖中國”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第二站來到了嘉興市秀洲區油車港鎮。
作為中國農民畫繪畫之鄉、國家級生態鎮,秀洲區油車港鎮打出文化生態牌,城鎮顏值正在不斷刷新。
臨湖而建的勝豐村文化禮堂2016年11月投入使用,頗具江南水鄉韻味。
走進這個嶄新的農村文化禮堂,一層是陽光玻璃房,二樓白墻黑瓦,內設菱文化展陳室。
現在,秀洲農民畫傳承人張金泉還將個人工作室開到了文化禮堂內。
經過水環境綜合整治,千畝蕩邊水清岸綠,新鋪設了環湖的親水棧道,如今,村里的文化禮堂已經成了村民茶余飯后休閑的好去處。
“特別是晚上,水上棧道上的路燈亮起來,特別美,很多人從七八里路外開車趕過來。”張金泉介紹,現在文化禮堂每天都開放到晚上9點半,他的工作室人氣也越來越旺。
水面是綠的,道路是綠的,農房是綠的……走進張金泉的畫室,不難發現綠色和生態成了他眾多作品中的主基調。
有著中國民間繪畫之鄉美稱的油車港,如今生活著一群“張金泉”,他們用純樸的畫風,靈動的筆觸,繪景觀、抒胸懷,展示自己家鄉的點滴變化。
“千畝蕩的變化特別大,我們幾個姐妹前段時間就喜歡往那里跑。”68歲的農民畫家梅明珍說。多年前學畫時,她們畫得最多的是種田、種菜、養雞等農村生活場景,現在的畫里多了污水處理、河道保潔、垃圾集中處理這些題材。
令人驚嘆的變化不止千畝蕩一處,曾經的油車港馬厙港已經改頭換面。即使是寒冬,依然能感受到水鄉田園之美。
2012年起,油車港鎮投入1382萬元對新鎮區的馬厙港進行整治,并依水修建沿河綠道,馬厙港沿河綠化得到了提升。
馬厙港全長2630米,河長朱玉林說,通過河底清淤、“四位一體”長效保潔和定期巡河發現問題及時整治,現在河道水質已經穩定在了Ⅲ類水。
65歲的張間學就住在馬厙港邊上的觀湖小區。
趁著今天天氣好,他帶著小孫女到河邊曬太陽。“河水干凈了,空氣也變得清新了,很舒服,趕上這樣的好天氣真是待不夠。”張間學說。
此外,油車港鎮還結合小城鎮綜合整治,改造提升了建城區7.65公里道路,建設棲真、馬厙、澄溪、古竇涇等小集鎮生活污水管網,對城鎮店招店牌統一整形,改造提升園林綠化美化,對主城區和古竇涇小集鎮等沿路人行道進行了標準化整理。
?
?
相關鏈接:
【網絡媒體走轉改】塘約村:共建小康的“窮則思變”路·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