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番禺區新造鎮的廣州大學城里,陳第和他的團隊在有米科技大廈迎來了一個普通的工作日早晨。時間如白駒過隙,陳第領銜的“85后”團隊已經在創業之路上勤懇耕耘了7年。
七年前,有米科技在廣州大學城一間20平方米的辦公室里誕生,“有米”取直譯“有飯吃”——手握技術的年輕人看準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時代浪潮,堅信此處“有米”。2015年11月,有米科技登陸新三板,1個月后完成2.5億元融資。截至目前,這家員工平均年齡僅24歲的年輕公司已經擁有15.25億元總市值,去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84%。
陳第和他的20平方米辦公室不禁讓人聯想到大洋彼岸那些在車庫中開啟創業大門的高科技企業,78歲的惠普、41歲的蘋果,23歲的亞馬遜、19歲的谷歌……
“你想用賣糖水來度過余生,還是想要一個機會來改變世界?”史蒂夫·喬布斯將這個問題拋向全世界年輕人的同時,也將一個“創新改變未來、創業創造財富”的夢想拋向了他們。如今,在我國“雙創”國家戰略的宏觀背景下,資本和資本市場正在幫助越來越多的“陳第”們跨上夢想之馬。
有米科技員工迎來的這個普通工作日早晨,是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下稱“全國股轉系統”)四周歲生日。四年如白駒過隙,2013年的今天,全國股轉系統正式揭牌,到今天,新三板掛牌公司已有10200余家,總市值接近4萬億元,全市場累計直接籌資超過2500億元。
創新,是一個經濟體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能力的標尺;資本之手無形,卻能有效提升創新、創業的速度和質量。在中國業已鋪開的“雙創”之書上,新三板四年,講的就是這樣一個資本的語法。
創新的力量: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過去20多年中,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一直面臨著“倒金字塔”之困,作為經濟創新活力代表的中小企業群體始終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一邊是尋找股權投資標的社會資金,另一邊是尋求資本支持的中小微企業,打破“倒金字塔”之困、貼合中小微企業需求創新資本市場服務,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服務創新創業,就成為了新三板市場設立的初心。
2013年1月16日,全國股轉系統在北京揭牌,一個制度、規則、理念與滬深交易所形成顯著差別的全國證券交易場所就此設立。作為多層次市場體系的組成部分,新三板在服務對象、投資者群體、掛牌及交易制度上與滬深交易所形成區別和互補;作為一個新的市場層次,它自設立之初就確定了貼合企業實際需求、不斷進行自我革新的發展理念。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三板的自我發展創造了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新三板速度”。
2013年6月,國務院確定新三板服務范圍擴至全國;2014年1月,全國范圍內266家企業集中掛牌,新三板公司數量首超創業板;2014年8月,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突破1000家,當月43家企業啟動做市轉讓;2015年3月,三板成指、三板做市指數上線;2015年9月,優先股業務試點規則明確,當年12月,掛牌公司數量突破5000家;2016年6月,新三板正式啟動分層管理,12月,掛牌公司數量突破1萬家,私募做市試點名單公布。
創業者中流傳著關于成敗的“二八定律”,若在關鍵發展期不能躋身細分領域前列,就將被市場淘汰。過去4年里,對中小微企業而言,是否搭上了新三板這趟資本服務列車,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它們是否能夠擠入擁有成功可能性的那百分之二十。
全國股轉系統正式揭牌前不到一個月的2012年12月底,銳風行作為首家以影視為主營業務的文創類企業登陸新三板市場,打開借助資本之力發展的大門。
銳風行的發展與全國股轉系統同步。2011年初創時,公司注冊資金僅有50萬元,掛牌后,銳風行進行了四次定向增發及并購重組。到去年上半年,銳風行總資產已達約1.5億元,凈資產1.04億元,上半年營收2464萬元。
“全國登記在冊的影視文化傳媒類公司有接近30萬家,真正能把公司化經營這條路走好的恐怕100家都不到,我們是真正通過資本市場獲了益的?!变J風行董事長張磊說。
銳風行并非特例。統計顯示,全國股轉系統運行四年來,共有近3800家公司累計融資超過5600次,融資覆蓋面達到38%,累計直接籌集資金接近2530億元。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同時,新三板在支持“雙創”、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也取得了積極成效。
目前新三板掛牌公司中,中小微企業占94.6%,民營企業占91%,高新技術企業占65%。從行業類型來看,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占比合計72%,戰略新興產業企業占比25%,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商務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以及專業技術服務業等新業態掛牌公司占比27%。
年報數據顯示,近三年掛牌公司經營業績整體實現較快增長,去年上半年掛牌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平均凈利潤分別增長18.39%和21.44%。2015年,掛牌公司平均研發投入強度為5.63%,較全社會研發強度高出3.53個百分點。
企業通過掛牌新三板,較好地解決了制約社會資本進入的會計信息標準化和信息公開等問題,實現了規范治理和良性發展。掛牌公司良好的業績成長性,也吸引了大量民間資本投入新三板市場。
截至2016年11月底,VC/PE持股的掛牌公司數量占比達到58.80%,所投資的企業突出體現了“兩高一新”的特征。去年前11個月,VC通過新三板退出的項目共計1213個,占其全部退出項目的62.72%。
整合的力量:行業機遇與資本共振
新三板四年發展,不僅通過“小額、快速、按需”為特點的融資機制,有效改善了“雙創”企業的融資環境、引導募集資金流向實體經濟,也推動了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幫助一批公司抓住戰略機遇期,走過了轉型發展和產業整合之路。
安達科技是其中一例。這家生產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的龍頭企業成立于1996年,起初只是貴州開陽縣眾多傳統磷化工企業之一。新能源汽車行業爆發的機遇期內,安達科技不僅看準了技術革命的路徑,也及時抓住了新三板市場的發展機遇。2014年6月,安達科技在新三板掛牌,隨后實施三次定增,合計募資近3.9億元,主要投資于磷酸鐵、磷酸鐵鋰生產線擴建。去年9月末,公司又公布了一輪定增方案。
技術儲備、行業風口與資本產生了良性共振,去年上半年安達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達到5億元、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4倍和10倍。“沒有新三板,我們就無法抓住行業機遇迅速擴產,實現成功轉型?!惫径乩罱▏f。
安達科技在行業微觀環境中的成功轉型,是國家經濟迎來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一個縮影。在此過程中,以市場之手優化配置資源既是有效率的捷徑,也是科學合理的通途。
新三板四年發展中,上下游產業整合及原有業務剝離重整成為一大趨勢,不少企業利用資本市場服務實現了做大做強和轉型升級,掛牌公司并購重組也日趨活躍。
統計顯示,2014年以來,共有487家新三板公司實施收購和重大資產重組537次,交易金額合計869.28億元。
其中,有217次和179次為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公司通過并購重組進行產業整合、增強自身業務實力;43次為傳統制造業公司通過并購重組謀求業務模式的轉型升級。
新三板掛牌公司多為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其中不乏在全球范圍內技術領先的公司,有統計顯示,掛牌公司前十大股東中出現上市公司的新三板掛牌企業已有200余家。
與此同時,新三板市場上也出現了反向并購的案例。2015年下半年,和君商學通過協議受讓股份的方式,成為上市公司匯冠股份的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開創了新三板收購主板上市公司的先河。
變革的力量:“二次創業”瞄準提質增效
在與記者談起公司創業團隊的優勢與劣勢時,有米科技董事長陳第說,團隊的優勢在于年輕,劣勢恐怕也在于年輕,優在活的思路和輕的負擔,劣在尚需積累的經驗和有限的社會資源。
新三板四年發展,或許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
作為一個年輕的市場,新三板輕裝上陣,創新是其發展中的重要經驗與特色,作為新的資本市場層級,新三板無論在發展理念、規則設置,還是制度安排、監管體制方面都作出了區別于滬深交易所市場的突破和嘗試。
也同樣是這個年輕的市場,隨著它規模體量爆發式擴張,其市場定位不夠清晰、中介機構估值定價能力偏弱、投資者信息獲取成本較高、市場流動性不足等問題逐漸暴露。
“新三板市場的基因與交易所市場大為不同,而面臨的又是一個已經習慣了交易所市場思維的市場參與群體,要求市場以新眼光看待和期待新三板發展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睒I內專家說。
然而,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貼合中小微企業需求創新資本市場服務,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服務創新創業,既是新三板的來路,也將是它未來發展的方向。
近一階段以來,全國股轉公司相關負責人在公開講話中,多次談到新三板市場的“二次創業”,提出在新的發展時期,新三板市場需要對發展理念及制度安排進行再思考,實現從量的增長走向質的提升。去年11月份以來,新三板市場的制度建設也已悄然提速。
“二次創業”中,新三板市場化、法治化的發展方向不會改變,獨立市場的定位不會改變,圍繞如何服務好創新型、創業型中小微企業這一主題作出制度設計的原則不會改變。
接下來,圍繞市場分層作出差異化制度安排;促進市場交易,完善現行交易方式;探討市場準入、投資者管理等評價指標;推出QFII、RQFII等參與新三板的相關政策;研究公募基金參與新三板市場投資的產品設計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都值得市場期待。
新三板四年,僅僅是個開始。產業對接資本,探索轉型升級之路并無盡頭,這個年輕的市場仍將大有作為。
?
?
相關鏈接:
兩辦發文要求開放民間資本進入基礎電信領域
趙薇接盤萬家文化 “明星+資本”能否吃得開
民營銀行成今年資本“風口” 上市公司充當主力軍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