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月16日電(記者黃安琪)在上海市注冊多家公司,虛構轉口貿易背景,使用偽造、虛構的轉口貿易單證等材料向銀行辦理購匯業務,賺取境內外人民幣匯率差價,從中非法牟利。1月16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該起騙購外匯案件。
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起訴書指控稱,自2015年11月起至案發,被告人李某某等5名被告人經事先合謀,騙購外匯共計28筆,總額2.12億美元,非法獲利人民幣1370萬余元。
據被告人李某某供述,自己實際控制的上海公司就有十幾家,另外在香港還注冊了5家離岸公司。其騙匯手法為:首先選擇兩家離岸公司作為上下家公司、一家上海公司作為轉口貿易公司,再向他人購買海運提單原件,偽造購銷合同、形式發票等,然后向銀行申購外匯。外匯到賬后,則通過網上銀行操作境外離岸公司賬戶進行美金購匯人民幣,最后使用另一套轉口貿易材料將人民幣轉走。
檢方認為,5名被告人虛構貿易背景騙購國家外匯,或明知用于騙購外匯而提供人民幣資金,其行為均已觸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相關規定,應當以騙購外匯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據上海市檢察機關介紹,2016年以來,上海市檢察機關辦理以虛假跨境貿易進行騙匯、逃匯等與自貿區改革相關刑事案件共63件64人。
?
相關鏈接:
我國首例擅自開啟飛機應急艙門案一審宣判 被告人免予刑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