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類詐騙中高發的詐騙手法為冒充熟人、領導詐騙(易受騙人群較廣泛);網絡類詐騙中高發的詐騙手法為辦理信用卡詐騙(易受騙人群為對辦理信用卡流程不熟悉及資金需周轉的人員)。本周的冒充公檢法詐騙與冒充軍人代購物資詐騙案件雖大幅減少,分別為2起和1起,但金額損失仍然巨大,分別損失人民幣13萬元及25萬元。
“領導”打電話要求轉賬
近日來電話類詐騙高發的詐騙手法為冒充熟人詐騙和冒充領導詐騙。2017年1月5日,曹某接到一陌生電話,曹某接起電話后便聽到一個男子的聲音,很直接地說:“你明天早上9時來我辦公室一趟!”曹某誤以為該電話是其單位領導打的,沒有產生懷疑。次日上午,該“領導”又給曹某打來了電話,“領導”在電話中說:“小曹,現在單位有兩名上級領導來檢查工作,你快去買兩條‘中華’過來!”曹某剛準備出門去買,“領導”又一次打來了電話,稱有兩位領導不抽煙,要求曹某去銀行轉一點錢給領導,并提供了銀行賬戶。隨后,曹某便到附近的銀行轉了10000元人民幣到對方提供的賬戶上。接著對方又要求曹某轉4000元“辦事”時,曹某才意識到了事情有些不對,便與單位領導本人聯系,才意識到被騙了。于是,曹某立即到公安機關報了案。
“客服”稱信用卡需充錢激活
近日,犯罪分子在網上發布虛假辦理高額信用卡廣告,再利用辦卡人金融知識欠缺、急于辦卡的心理,以交納手續費、工本費、卡號激活費等名義騙受害人向其賬戶轉賬,實施詐騙。1月4日,萬寧市民王某在網上的非正規渠道申辦了一張浦發銀行的信用卡,申請成功后,王某便接到上海的“客服”電話,“客服”稱,王某的信用卡已經審批通過了,但是現在仍然需要一筆錢來激活信用卡,并給王某提供了一個銀行賬戶。王某信以為真,就到銀行ATM機上分4次共給對方提供的賬戶匯去8500元人民幣,在對方再次要求匯款“激活”信用卡時,王某才意識到自己被騙,隨后到派出所報警。
不亂猜,不輕信,多核實
對于詐騙,請記住九個字:“不亂猜,不輕信,多核實”。如果接到對方“猜猜我是誰”的電話時,堅決不猜,應直接詢問對方姓名;在對方自稱某領導,但卻感到似是而非、無法確認時,應提出見面的要求,如果對方借口推脫的話,那基本可以判斷對方為騙子;當對方說自己遇到突發事件急需用錢時,應多方核實,對于涉及到借錢和轉賬的要求,要慎重。
?
?
相關鏈接:
網絡黃牛詐騙“劇本”曝光:PS購票截圖 事主轉賬即被拉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