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業”占用社會資源,拖累市場經濟,是經濟發展中的“毒瘤”。18日,在浙江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陳國猛指出,浙江穩妥推進“僵尸企業”司法處置,532家“僵尸企業”有序退出市場。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三去一降一補”要求積極推進去產能,淘汰“僵尸企業”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在眾多企業中不乏“僵尸企業”。陳國猛說,近年來,浙江省不斷加強“府院聯動”等破產審判機制建設,對涉困企業盡可能進行重整救治,對無法救治的企業依法進行破產清算,及時淘汰落后產能。
去年浙江法院新收破產案件849件,審結427件,同比分別上升36%和32%,通過司法程序促成115家企業重整成功,532家“僵尸企業”有序退出市場。
溫州是浙江民營經濟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擁有規模較大的中小微企業,由于經濟“寒潮”的波及,讓一些民企措手不及,陷入“垂死掙扎”的境地。
為此,溫州法院積極探索和嘗試審理企業破產案件的新舉措和新方法。比如溫州市派克制衣有限公司,此前一直關而不清、倒而不破,債權債務關系長期懸擱。
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法院在受理了該公司的破產清算案后,案件經辦法官到工商局查找股東信息,聯系到股東后,獲知該公司的財產、賬冊均已滅失。該法院迅速召開債權人會議,在3天內宣告企業破產并終結破產程序。全案從立案到結案僅用時38天。
不僅如此,浙江在處理“僵尸企業”之時也化解了部分執行難問題。
浙江安吉同泰皮革有限公司因資不抵債,廠房、土地被依法拍賣,拍賣所得2484萬元(人民幣,下同)。但經安吉法院執行局審查發現,該公司在浙江全省的案件達94件,標的額3327萬元,嚴重資不抵債,到期無法償還債務。安吉法院在獲得申請執行人書面同意,將此案移送破產審查。原本難以執行的案件轉破產程序后,3個月即審結完成,并實現職工債權和稅收債權全額清償,普通債權清償比例達到22.5%。此舉實現了執行程序和破產程序的有序銜接,入選了最高法院十大破產典型案例。
記者了解到,浙江在穩妥推進“僵尸企業”司法處置的同時,還注重依法平等保護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積極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陳國猛介紹,去年浙江省審結一審商事案件40.5萬件,同比上升18.2%;審結金融糾紛10.9萬件,民間借貸糾紛17.9萬件,審結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涉眾型新經濟犯罪案件587件,有效維護了正常金融秩序;審結建設工程、商品房買賣等涉房地產案件2.8萬件,維護了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審結涉外商事,海事糾紛7865件,促進了浙江省開放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
陳國猛指出,2017年,浙江全省法院將密切關注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情況、新特點,妥善審理好房地產、勞動爭議、民間借貸、金融借款等案件,切實加強對物權、債權、股權和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加快“僵尸企業”司法處置,著力防范和化解各種風險,積極服務經濟發展新常態。
?
?
?
相關鏈接:
聚焦僵尸企業真實寫照:“活”不下去又不敢“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