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杰
記者從市“雙創”工作指揮部獲悉,目前,海口2360條背街小巷已經改造完畢,剩下的74條計劃春節前全部完工。今年背街小巷改造的一大亮點是引入PPP模式,政企合力,撬動社會投資,有效提速民生工程。
美麗蝶變
精心疏通“毛細血管”
破損的墻面全部美化,路邊的綠化帶疏密有致,車輛停放標線規范有序,雜亂的電纜線揮別“蜘蛛網”,節能路燈照亮出行路,健身路徑升級休閑生活。這是海口背街小巷改造帶給城市的美麗蝶變。
17日,走在美蘭區福安村,改造后的新貌讓人眼前一亮:路面干凈整潔,墻壁立面上不見 “牛皮癬”小廣告蹤影。
在 “雙創”背街小巷改造中,我市同步推進市容環境綜合整治,福安村去年底實現了舊貌換新顏。福安村改造項目經理吳小兵介紹,經過不到半年的時間,轄區28條小巷全部改造完畢,硬化路面、美化立面、完善綠化、疏通地下管道……福安村的“毛細血管”更加暢通便捷美觀。
科學規劃
精細施工融入民意
海口背街小巷改造中,堅持設計先行、精細施工、全程融入民意,推動民生工程落細落小,將惠民利民真正送到居民心坎上。
“這些招牌現在真漂亮啊,又整齊又好看,再也不像以前看起來亂糟糟的了。”走在整潔的路面上,居民楊壽祿對家門口的這些“整形”后商鋪門臉連連點贊。
據美蘭盈盛基礎投資有限公司工程部經理馬振介紹,在背街小巷改造過程中,公司會充分考慮受影響群眾的意見,盡量做到少擾民、少占道,對于群眾提出來的一些整修意見也都會盡量接納,尤其在立面設計的過程中,力求在保持原有風貌的基礎上更加協調美觀。
凸顯特色
擦亮歷史文化底蘊
17日,走進瓊山宗伯里一橫街,整潔寬敞,瓊北風格的特色商鋪引人注目,成為府城歷史文化街區老街巷“新生”的靚麗代表。“我們在改造中,緊密結合瓊臺復興,注重融入當地文化特色,凸顯歷史底蘊,讓市民游客領略瓊山悠久歷史的獨特韻味。”府城街道工委書記龍仕棟說。
據介紹,總長238米的宗伯里一橫街,歷經上百年歲月,沿街建筑為不同時期所建,質量參差不齊,風格不一。此外,門前人行道坑洼不平,電線混雜地橫穿本就不寬敞的街巷上空。去年6月初,宗伯里一橫街啟動了整治提升工程,在保留原來老建筑的基礎上,把各類管線規整入地,把廣告牌匾和建筑外掛設施拆除、內置和遮擋,外墻立面改造以灰色為主色的瓊古建筑元素風格為主。經過不到4個月的時間,去年9月份, 古巷新貌亮相,打造成為瓊山有代表性的特色商業步行街。
宗伯里一橫街是海口背街小巷改造提升突出文化特色的縮影。在仁和巷,走在火山巖鋪就的青石路上,干凈整潔的古巷,一道彎曲不見底的巷路伸向遠方。仁和巷始建明代,距今有600多年歷史了,原稱夏宅巷,因為巷子里出了個明代正三品官夏升而得名,西起靖南街,西至瓊臺書院,全長380米,寬兩米,是全城中最彎曲的巷。“曲徑通幽處,古宅處處有。”文莊社區工作人員許媛說,按照修舊如舊、與古為新的原則,經過3個多月的全面升級改造,這條古街巷一步一景,滿眼古色古香。
有效提速
PPP給力民生工程
在今年的背街小巷改造中,海口引入PPP模式,借力社會資源,實現政企合力,共同推進上千條小巷的改造,有效提速了這一民生工程。美蘭區2016“雙創”PPP項目小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項目負責人瞿汝東認為,在保質高效開展工作的背后,是多方力量的共同配合和努力。
“資金到位了,小巷改造也快。”福安村背街小巷改造的施工方相關負責人吳小兵說,福安村20多條小巷,包括地下排水管道疏通、路面的硬化、管線的規整等等,時間緊、工程量大,正是有了充足的資金保障,政企的通力合作,不到3個月就改造完畢了。
據悉,背街小巷改造前期工作涉及部門多,包括很多細節問題,海口政府部門在前期工作中務實、高效地提供了各項服務,多方開展協調,及時解決項目建設和融資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資金方面,去年海南省“百日大行動”政金企對接會為社會投資護航提速,中國建設銀行海南省分行主動上門服務,和企業密切溝通,指導企業完善各項信貸材料,快速審批并放款2.5億元,讓PPP項目的優勢得以發揮,為背街小巷項目的落地和按計劃完工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
?
相關鏈接:
國家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推廣PPP模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