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尼特左旗當地牧民在自家新廁所里。王潤枝 攝
“零下三十度在野外上廁所的日子,終于結束了。”格日勒孟克一輩子生活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草原深處,61歲的他和常年因病臥床的老伴終于能在家上廁所了。
在家上廁所、洗澡早已成為生活在中國大小城鎮中的居民最日常的事情。但在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深處,兩戶人家距離數十公里司空見慣。因為居住分散,像城鎮一樣集中布管道通水,在這里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地處錫林郭勒草原西北部、與蒙古國接壤的蘇尼特左旗就是如此。當地政府提供材料顯示,2013年,當地牧區5400余戶牧民中尚有近30%的牧戶飲用水未達標,而家里有廁所的僅有15戶。
經過三年的努力,當地像格日勒孟克一樣的人,從2013年的15戶,已經增加到2017年初的2700戶了。
“我們這里到了冬天氣溫都在零下30度以下,有時還刮大風。這樣的天氣不用在野外受凍上廁所,對健康有利,而且對環境衛生起到了保護和改善作用。”牧民呼日勒巴特也是受益者,說不出大道理的他操著不熟練的漢語笑得眼睛都看不見了。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每一家牧民的用水都是一個自成體系的小循環。蘇尼特左旗屬于干旱地區,家家幾乎都有儲水窖。用水管將儲水窖的水接進屋內,之后污水再通過水管流入牧民在自家后院的滲水井中。
“我家的儲水窖是8噸的,大概夠用一個多月。用完了我再去拉水。”呼日勒巴特告訴記者。
“以前從沒覺得這是可能的事情。我家經濟條件不錯,但也從沒想過自家能有廁所、能洗澡。”格日勒滿都呼家是蘇尼特左旗最早在牧區安裝衛浴設施的15個試點家庭之一,53歲的他現在家里暖乎乎的,衛生間里安裝有洗臉池等洗浴設備。只要打開洗臉池的水龍頭,負壓泵會自動提水,再加上他家有常電,衛生間不會出現缺水的現象。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在不少牧民看來,家里有了廁所和浴室還能節省一大筆費用。
“省錢就是掙錢。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要講衛生,比如一個月最少要開車去旗里2次洗澡,吃飯、住店都要花錢,而牧區有了衛生間就可以節省這項生活開支。”阿拉騰呼乙嘎是旗委農牧部主任,他向記者繼續解釋說,“有了流動的水,還可以預防傳染疾病。”
“牧區的發展年輕人是主力,而年輕人總喜歡往城里走。如今城里有的牧區也有,有無線網絡,生活條件也變好了。如果能把年輕人留住,就等于留住了希望,為牧區發展注入了活力,為發展現代畜牧業創造了必要條件。”蘇尼特左旗旗委書記邢文峰說。(完)
?
?
相關鏈接:
中國北方草原迎來對外新商機 中歐班列試水“本土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