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關中地區入冬以來頻受霧霾襲擾,多次啟動應急響應。陜西官方2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十條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倡議,號召民眾共同參與治污降霾。
汽車限行、學校停課,入冬以來陜西關中地區霧霾天氣頻發,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也改變了民眾的生活節奏。在今年的陜西“兩會”上,防霾治霾成為該省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
據陜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張振文介紹,陜西關中頻受霧霾襲擾,一方面是因為該區域不足30%的面積承載了60%以上的人口和60%以上的工業產值,污染負荷強度占全省60%以上。
此外,關中盆地口袋型的地理地形,造成空氣流動不暢,加之靜穩天氣不斷增加,污染物在區域環境內不斷累積。這些是霧霾產生的重要原因。
據了解,由于多項治污降霾舉措的實施,使得空氣里污染物濃度含量比之前有所減少,但細小顆粒的數字卻在增加。張振文說,今后不僅要控制大顆粒,還要控制小顆粒,不僅要控制重點污染源,而且要控制散小污染源。
據介紹,陜西關中地區重型車和農用車保有量不足15%,排放的汽車尾氣占了75%以上。若將此類車輛治理好,那么汽車尾氣的排放總量最少可以下降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張振文建議除了重點控制黃標車和淘汰老舊車輛,還要加大對重型柴油車和小型農用車治理力度。
“政府為治污降霾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科技支撐的力度仍然不夠,污染源清單仍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散在的污染源沒有納入統計范圍、對工業企業排放有機揮發性氣體以及汽車尾氣的治理關注不夠,霧霾形成的機理也有待進一步研究。”張振文說。
當日,陜西省官方發出倡議,表示治污降霾是一項復雜長期的民生工程和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多措并舉、綜合施策,需要各界齊心協力共同參與。
官方的倡議包括,使用清潔能源,不買過度包裝商品,不用一次性用品,不亂扔垃圾、不進行露天燒烤,不私自焚燒垃圾、秸稈、雜物外,號召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自覺綠色低碳出行,不開黃標車,不購買高排量車,自覺遏制揚塵、不放煙花爆竹、植樹養花種草等。(完)
?
相關鏈接:
陜西80后原區人大代表成黑社會頭目 終審被判無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