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嶺雪山,大邑供電分公司輸電運檢班師傅們用望遠鏡觀察輸電線路的工作情況。攝影記者 張建
雪路難行
砍刀開路
“我們的工具包里裝著的跟其他電工的不一樣,第一把工具就是砍刀。”剛鉆進樹叢,李建洪就掏出砍刀劈枝開路。樹枝結成冰棍,連成密叢,打在臉上,李建洪的臉立刻有了幾道紅印。砍刀刷刷下去,枝頭的雪漱漱往下落,3個人的頭上、脖子里,都堆上了雪……
西嶺雪山,成都境內海拔最高、積雪最厚的原始林區,每年入冬,就有不少成都人前往賞雪。坐纜車上下,看冰雪風貌,在享受便捷設施的同時,或許很少有人會想到,從山腳至高達數千米的山頂,電是如何輸送上去的?
這里是成都海拔最高的輸電線路,有一支3人組成的巡線隊,成為林海雪原上的“電力衛士”。每個月,他們要爬上2000多米高的雪山,鉆進沒有路的荒林,沿著電線的方向,徒步巡視線路。
踩到捕獸夾遭遇山螞蟥
巡山開路危險多
1月19日,成都商報記者跟隨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大邑縣分公司輸電運檢班,開始對西嶺雪山輸電線路的又一次巡視。大霧籠罩著冰天雪地,能見度不超過10米,遠遠看去,掛著冰凌的電線隱匿在茫茫白霧中。
“往電線的方向走!”班長李建洪用望遠鏡確定了前行方向,指揮兩名隊員,從公路移向旁邊的樹林。冰渣覆蓋在陡坡上,稍不留神就會滑跤。3人背著重約10斤的工具包,每走幾步就要互相攙一把。
“我們的工具包里裝的跟其他電工的不一樣,第一把工具就是砍刀。”剛鉆進樹叢,李建洪就掏出砍刀開路。樹枝結成冰棍,連成密叢,打在臉上,李建洪的臉立刻有了幾道紅印。砍刀刷刷下去,枝頭的雪漱漱往下落,3個人的頭上、脖子里,都堆上了雪。
李建洪拍拍身上的雪,往新開出的“路”上走去。積雪覆蓋了深溝和暗渠,看不出深淺,一腳踩下去,半條小腿都被淹進了雪堆。
其實,山路和荊棘還不是最大的挑戰,隊員王臣告訴記者,山里曾發現過大熊貓,也有其他野獸。1月5日,有隊員在巡視時不小心踩到山民留下的捕獸夾,幸好因天冷做足了保暖措施,才沒有大礙。夏天時,隊員們最常遇到山螞蟥,一趟巡視下來,就給山螞蟥喂了一頓大餐。
入冬積雪不化電線覆冰
巡山頻次不定時加大
從栗子坪變電站到鴛鴦池變電站,輸電線路的覆冰長度達7.6公里,這是巡視隊重點監控的區域。今年暖冬,電線的覆冰已經有手腕粗了,掛在山林中,看著頗為驚險。他們就不得不加大巡視頻次,隨時監控線路安全。
“冰凌太多容易倒桿斷線,所以我們要巡視,統計排查類似情況,及時上報,由省公司派人集中解決。”李建洪拿著望遠鏡和照相機,邊走邊記錄發現的情況。
遇到鐵塔,他還要拿出木榔頭沿著鐵塔敲一圈,憑聲音判斷是否有螺絲松動,同時還要檢查鐵塔的接地部分是否有農藥的銹蝕。這樣的鐵塔在西嶺雪山上共有75座,每個月要巡一遍,要三四天才能巡完。
從每年11月份到來年3月份,山上積雪不化,巡山頻次就得加密。遇上雨雪天氣,第二天一早,他們必須臨時上山,檢查暴雪后的電線情況。
“索道、山上的生活全都得靠電,大冬天若是因為設備故障停了電,我們的責任就大了,檢修起來也惱火。”李建洪說,西嶺雪山景區所有設施全是靠電運轉,山上提供的熱水也都是電燒出來的,一旦停電,游客將被困在零下幾度的山頂上,整個景區也會癱瘓。
春節臨近,西嶺雪山景區比往常熱鬧得多。看著滿車的游客,李建洪說出了他的新年愿望:“希望線路安全,游客能平安地耍,我們才能安心地過年!”成都商報記者鐘茜妮
原標題:每天上班要帶把砍刀
?
相關鏈接:
航拍京郊原始森林秋日層林盡染 山林披上絢麗外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