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去年新生1786萬二孩800萬占45%
2016年1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昨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對外表示,去年我國出生人口明顯增加,是自2000年以來人口出生最多的一年。此外,二孩及以上占出生人口比重超45%。
去年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增131萬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抽樣調查推算數據,去年全年出生人口達到1786萬人;根據衛生計生統計數據,2016年全年住院分娩活產數為1846萬人。
此前,國家統計局對外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比上年多增131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95‰,而2015年的人口出生率則為12.07‰。
國家衛生計生委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表示,在育齡婦女總量下降500萬左右的情況下,出生人口明顯增加,二孩出生占比大幅提升。2016年的出生人口達到了1786萬,是2000年以來出生人口最高的年份。
數字顯示,2000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771萬人,2002年下降到1647萬人。此后,在2003年到2013年間,我國出生人口在1600萬上下波動。2014年以來,伴隨著生育政策調整完善,出生人口有了明顯增加。
楊文莊表示,去年的出生人口比“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年均增加了140萬以上,政策效果非常明顯。
全面二孩政策效果符合預判
數據顯示,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一年來,二孩出生明顯增加。記者昨日從國家衛計委獲悉,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6年出生人口1786萬算,去年出生二孩人數超過800萬,二孩及以上占去年全年出生人口超過45%。
楊文莊表示,在2013年以前,二孩出生比重在全年出生人口占比始終保持在30%左右。此后,受“單獨二孩”政策影響,在2014、2015年,該幅度提升明顯。他表示,二孩比重增長主要是由于政策調整的原因。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目前看還是完全符合預判的。
楊文莊認為,2017年全面二孩政策效應會進一步顯現,生育水平穩中有升,出生人口繼續保持一定的增長態勢。“十三五”期間是全面二孩政策效應集中釋放期,年出生人口在1700萬人-2000萬人之間,總和生育率在1.8左右波動。
北方8省份去年出生人口增加明顯
記者昨日獲悉,東北和華北等8省份去年出生人口增加明顯,人口基數大的省份出生人口數量大。廣東、山東、河南、河北等4省份孕婦住院分娩活產數超過100萬人:廣東達190萬人,山東164萬人,河南161萬人,河北108萬人。
楊文莊表示,出生人口增加的地域分布確實有差異。東北和華北的一些省份生育增加更為明顯,這反映了在北方確實有羊年效應的影響。此外,東部地區、城市地區政策效應要相對更明顯一些,主要因為東部地區、城市地區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的人群要多一些。
此外,目前我國除西藏和新疆外,29個省(區、市)均修訂實施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增加了惠民利民服務措施。基本實現了國家與省級計劃生育信息互聯互通,初步形成國家出生人口和生育登記信息庫。
釋疑1 如何處理在政策施行前出生的“二孩”?
地方普遍未對搶生二孩征收社會撫養費
在“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后,圍繞著該政策的一大焦點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在政策施行前出生的“二孩”。
昨日,國家衛計委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據其了解,對于政策施行前出生的二孩,我國許多省份都普遍沒有做出實質性處理或征收社會撫養費。
楊文莊認為,在解決這個問題上應該遵從三個原則:首先是法不溯及既往,其次是“從舊兼從輕”,第三是有利于當事人原則。在政策調整過程中,既有法律的銜接問題,也要保持工作的穩定,更要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
他表示,各地采取了很多措施,平穩地處理了這個問題。希望地方按照國家人口發展的戰略,從實際出發,依法依規地做出妥善處理。此前在執行中,個別地方對此的理解有一些偏差。“這是可以理解的,需要時間來消化。到去年年底,情況已經非常平穩”。
楊文莊介紹,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我國有20多個省份調整了本地社會撫養費的規定。此后,社會撫養費的征收大幅減少,征收標準大幅下降,也嚴格限制了地方的自由裁量權。他打比方稱,如果以前社會撫養費的征收對象有100人,現在可能只有5個人。
釋疑2 兩部門出生人口統計數為何相差60萬?
兩部門統計時點不同總體判斷一致
根據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數字,去年我國全年出生人口達到1786萬人;而根據衛生計生統計數據,2016年全年住院分娩活產數為1846萬人。
兩部門對于去年的統計數據相差60萬,這是為什么?
對此,楊文莊表示,統計局的1‰抽樣調查與衛計委住院分娩活產數統計,都是國家法定的統計制度。兩項統計制度都有一套嚴格的科學方法和成熟的管理規定,在多年實踐中也形成了可靠的工作規范,這兩個數據都應當是真實可信的。
他解釋,由于兩項制度因為統計口徑、統計渠道、統計方法和統計時點不同,所以在統計結果上出現一些差異。統計局調查依托基層抽樣調查員入戶調查登記,住院分娩活產數依托基層的婦幼保健機構進行個案收集、匯總、上報。
此外,統計局調查是以11月1日為調查時點,并推算全年。住院分娩活產數是按月上報匯總。所以兩個統計結果存在差異,我覺得可以理解。
楊文莊認為,這兩個數據有很多高度一致的地方。第一,出生人口增長的態勢趨勢是非常一致的,比如二季度以來逐月增長,第三、第四季度增長幅度加快。
此外,在孩次出生結構上是一致的,二孩比重明顯上升。第三,生育水平的總體判斷也是一致的。
釋疑3 養育負擔太重不敢生二孩?
生育激勵政策效果一般滯后5-10年
全面二孩政策后,許多家庭發出了“生不起”和“不敢生”的聲音。
記者昨日獲悉,國家衛計委2015年生育意愿調查的結果顯示,因為經濟負擔、太費精力和無人看護而不愿生育第二個子女的分別占到74.5%、61.1%、60.5%。
國家衛計委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養育子女的成本確實也在不斷增加,壓力很大。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以后,我們通過多次調查,這個問題進一步凸顯。有調查顯示,育兒成本已經占到我國家庭平均收入接近50%,教育支出是最主要的一個負擔。托育服務短缺嚴重,0-3歲嬰幼兒在我國各類托幼機構的入托率僅為4%,遠低于一些發達國家50%的比例。我國80%的嬰幼兒都是由祖輩參與看護。
此外,楊文莊表示,近年來,大中城市房價攀升。許多家庭也由于這些因素在考慮推遲生育,或影響再生育的決策。同時一些用人單位,擔心女性生育二孩提高用人成本,就業歧視問題也有所顯現,一些地方女性產假、哺乳假等權益落實不到位。母嬰設施缺乏,女性在兼顧家庭和事業發展方面,存在著很多的顧慮。
他表示,中央明確提出構建家庭發展支持體系,鼓勵按政策生育。一方面,積極構建配套的政策體系,完善醫療、托育、教育、社保、稅收等相關經濟政策,加強婦幼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基本生育免費服務制度,加強兒童醫療服務供給。
此外,積極開展托育服務,大力推進學前和中小學義務教育均等化,開展相關福利制度的政策研究,完善促進性別平等的政策措施,保障女性就業、休假等合法權益,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關系。
楊文莊表示,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各國在鼓勵生育上,主要采取經濟支持、提供托幼服務,還在女性就業方面提供一些便利和促進政策。但政策實施的效果一般有5到10年的滯后。這也提示我們需要在政策制定落實方面,加緊做、加快做。(記者李丹丹)
?
?
?
相關鏈接:
國家質檢總局抽查顯示:近五成煙花爆竹產品不合格
國家林業局:中國荒漠化和沙化程度“雙減輕”
武漢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開啟復興新征程
外媒稱中國北方荒漠化仍在擴張 國家林業局回應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