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23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民政部副部長宮蒲光表示,去年以來,民政部指導各地按照國家扶貧標準綜合確定農村低保的最低指導標準,使農村低保標準持續提高。下一步,民政部將加強農村低保兜底保障,繼續指導農村低保標準較低的地方逐步提高標準,到2020年達到國家扶貧標準。
宮蒲光表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大力支持,民政和扶貧部門切實加大了工作力度,推動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的銜接工作順利開展,低保兜底脫貧成效政策逐步顯現。
一是完善了政策措施。去年9月,民政部、扶貧辦等六部門報請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關于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從政策、對象、標準、管理等方面加強制度銜接,強化兜底脫貧。民政部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的通知》,指導全國民政系統抓好脫貧攻堅相關工作。截至目前,全國有扶貧任務的省份基本都出臺了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銜接的配套政策措施。
二是提高低保標準。一方面加大財政資金力度,去年中央財政安排低保補助資金較上年增加6%左右,使中央財政安排的低保補助資金達到了1242.4億元。另一方面,去年以來,民政部根據中央要求,指導各地按照國家扶貧標準綜合確定農村低保的最低指導標準,使農村低保標準持續提高。截至去年11月底,全國平均農村低保標準達到了3611元/人?年,同比增長17.8%。全國農村低保標準低于國家扶貧標準的縣(市、區)數,已經從2015年底的1521個減少到502個。
三是強化對象認定。在加強入戶調查、鄰里訪問、社區評議、張榜公示等傳統手段的同時,去年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查詢社會救助家庭成員證券財產、工商登記、住房公積金、住房保障等信息的具體辦法,進一步完善了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使低保對象的認定更加準確。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和97.9%的地市級,83.6%的縣級建立了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構,查實了一些隱瞞收入財產、提供虛假證明、不如實申報經濟狀況等情況,大幅減少了騙保、錯保等問題的發生。
四是加強兜底保障。去年,民政部指導各地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按照“應保盡保”的要求,在低保對象認定中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作為重點,及時將符合條件的納入農村低保,實施政策性兜底保障。據統計,截至去年11月底,全國農村低保對象一共是4562.6萬人,其中1914.4萬人屬于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較2015年底的1782萬人增加了132.4萬人。1-11月,全國共支出農村低保資金884.8億元,同比增加81.9億元。
宮蒲光指出,下一步,民政部將督導各地抓緊落實制度銜接工作,加強農村低保兜底保障,同時完善農村低保對象認定辦法。強化低保申請家庭經濟狀況調查,提高救助對象認定精準性;繼續指導農村低保標準較低的地方逐步提高標準,到2020年達到國家扶貧標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