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在西藏日喀則市南木林縣湘水河畔,用塑料棚搭建的教室和隨意擺放的木墩成為孩子們上課的地方。當年,23歲的王俊娟和同學們的支教生涯就從這里開始。
在中國,由于受各種條件的影響,中西部地區的發展相對落后于東部地區。2000年,國務院成立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將資金和各高校人才輸送至新疆和西藏等中西部地區,西部大開發就此展開。
近日,《別樣精彩的人生》出版座談會在河北石家莊召開。書中記述了保定學院支教畢業生群體扎根西部、教書育人的故事。
據悉,保定學院自2000年便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號召,輸送了一批又一批青年人到西部任教。他們目睹西部教育發展的同時,也實現著各自的人生價值。
來到座談會現場的保定學院畢業生王俊娟告訴記者,2002年,她得知學校有組織去西藏支教的機會,毅然放棄了兩家用人單位的邀請,安頓好父母,和其他9名同學踏上了西行的列車,這一去就是15年。
當10人到達南木林縣,好奇地打量這座城市時,高原反應、語言不通、交通不便等問題讓初來乍到的他們始料未及。同行的徐建旺說,“初到南木林,生活條件確實比想象的要差得多,吃水要到湘河里打,去河里撈水還可以撈出魚來。”
回憶15年前的第一堂課,王俊娟說那時的她雖然做了大量的準備,但語言的障礙還是給教學帶來了挑戰。“第一節糟糕的語文課后,我便向藏族老師請教如何學習藏語,課上跟學生們開展辯論會促進交流,這樣既加深了感情還帶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王俊娟的帶動下,藏族學生們不僅學會了普通話,還掌握了不少成語典故。
至今仍在南木林縣一中任教的王俊娟說,“格桑在藏語里是幸福的意思,格桑花雖外表柔弱,但耐得住雪域的嚴寒。人們常說教師是蠟燭,但我們要做一株株格桑花,為雪域高原帶來美麗。”
說起開心的事兒,王俊娟提到了學校的聯歡會。藏族學生們跳起了鍋莊舞,不由分說就把王俊娟拉進去,“自己的動作笨拙得像只企鵝,但是和孩子們舞在一處,那種感覺是發自內心的歡樂。”
王俊娟坦承,15年過去,對家人的思念并不會讓她離開西部,“在這里有種被需要的感覺。每當看到有學生拿著高中錄取通知書站在我面前羞澀地微笑時,我都無怨無悔。”
為讓貧困學生不失去學習的機會,王俊娟和她的愛人還集資向貧困學生捐款捐物,總數額近2萬元。“藏族同胞給了我們支教老師家人般的溫暖,我們也要將滿腔的愛獻給西部的熱土和這里的孩子。”
王俊娟等人支教的經歷鼓舞了河北師范大學應屆畢業生董雪。今年春節前她說服了家人,志愿到西部支教。“接觸過西部環境的學生,對于社會、家庭和個人都有了更深的理解,這也是一種課堂,它讓一個人對自己、對社會的認識進一步深化。”
到目前為止,保定學院已有百余名畢業生在西部地區基層任教。他們分布在新疆、西藏、貴州、四川等地,把智慧與青春奉獻給西部教育。
保定學院是一所具有百余年辦學歷史的學校,創建于1904年,始稱“保定初級師范學堂”,新中國成立后定名“保定師范學校”。2007年3月升格為本科層次的普通高校,并更名為“保定學院”。(完)
?
?
相關鏈接:
河北保定:春節期間非法燃放煙花爆竹將被拘留?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