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了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必然選擇,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宏觀經濟管理必須確立的戰略思路。必須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從生產端入手,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側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推動我國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在全面分析國內經濟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給出的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時至今日,全國廣大干部群眾已經深刻認識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這一戰略決策,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一言以蔽之,這是一場關系全局、關系長遠的攻堅戰,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必須抓緊抓好的一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在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在已有工作成效的基礎上,在目標、任務、方式、政策、路徑、舉措等方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落實,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要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處理好四個重大關系:首先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其次要處理好短期和長期的關系,第三要處理好減法和加法的關系,第四要處理好供給和需求的關系。這四個重大關系,切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肯綮,我們務必以此來指導實踐,通過去除沒有需求的無效供給、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打通供求渠道,努力實現供求關系新的動態均衡,不斷取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性進展。
在四個重大關系中,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原則。我們既要遵循市場規律、善用市場機制解決問題,又要讓政府勇擔責任、干好自己該干的事。遵循市場規律,就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發揮政府作用,就要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投資方向,用法治規范市場行為。?
處理好短期和長期的關系,要求我們要從化解當前突出矛盾入手,從構建長效體制機制、重塑中長期經濟增長動力著眼,既要在戰略上堅持持久戰,又要在戰術上打好殲滅戰。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搞好頂層設計,把握好節奏和力度,久久為功;戰術上要抓落實干實事,注重實效,步步為營,一仗接著一仗打。與此同時,要合理引導社會預期,盡量控制和減少陣痛,妥善處置企業債務,做好人員安置工作,做好社會托底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要在培育新的動力機制上做好文章、下足功夫,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建設,激發市場主體內生動力和活力。
處理好減法和加法的關系,要求我們首先要減,減少低端供給和無效供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為經濟發展留出新空間;其次要加,擴大有效供給和中高端供給,補短板、惠民生,加快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為經濟增長培育新動力。必須切記,做減法不能“一刀切”,要減得準、不誤傷;做加法則不能一擁而上,避免強刺激和撒胡椒面,避免形成新的重復建設。?
處理好供給和需求的關系,要求我們必須把握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系的兩個基本方面,供給側和需求側是管理和調控宏觀經濟的兩個基本手段。經濟政策是以供給側為重點還是以需求側為重點,要依據宏觀經濟形勢作出抉擇,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關系,而是可以相互配合、協調推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用好需求側管理這個重要工具,使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管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良好環境和條件。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新年伊始,中央政治局就以此為題進行集體學習,分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的成效,厘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臨的重點和難點,研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舉措,表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這一改革的決心和力度。廣東各地區各部門一定要以排頭兵的勇氣和作為,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樹立必勝信念,迎難而進,注意發現和研究解決新問題,不能因有困難而不為、因有風險而躲避、因有陣痛而不前,堅定不移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攻方向,推動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方向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