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蘭飯后和老人聊天,幫老人按摩。
幫老人把屎把尿,在一些人眼里是極其不光鮮的事。但看到無依無靠的老人躺在床上慘淡的度過余生,高慧蘭于心不忍。1991年,不顧家人鄰里的反對,高慧蘭辭去代課老師的工作,伺候起了23位孤寡老人,她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譜寫了出敬老愛老的最美詩篇。
1990年代,樂東黎族自治縣大安鎮的孤寡老人因為缺乏照料,只能躺在昏暗骯臟房間里暗淡的度過余下的時光。作為代課老師的高慧蘭組織學生入村實踐時看到這番景象,內心五味雜陳。“覺得他們無依無靠,生病也只能躺著,真的很可憐。”
1990年7月,得知大安鎮敬老院即將投入使用,22歲的高慧蘭決定放棄在鄉村小學做代課老師,申請成為敬老院管理員。
“那份工作很辛苦,你能忍受嗎?”善解人意的父親高亞訓起初也反對,可當高慧蘭將老人們的境遇和自己的想法道出后,高亞訓表示支持。
高慧蘭因為敬老院這份工作,直到38歲才和支持理解她的楊偉民結婚。
1991年成為敬老院管理員后,高慧蘭的生活越發忙碌,每天凌晨5點就要起床照顧老人,準備一天所需,伺候老人們的飲食起居。這一年23歲的高慧蘭也成為鄉親鄰里茶余飯后的談資。和她年齡相當的姑娘們相繼成家,而因為這份職業,村里的男青年對高慧蘭總是避而遠之。
90年代的敬老院,條件艱苦,幾間瓦房,沒有廁所,臭氣難聞,缺水缺電,每月工資200元左右。“幫老人把屎把尿,很多人都會覺得這個工作很骯臟,很晦氣。”高慧蘭說,看到別人幸福成家,自己也曾想到過放棄,可每當看到老人們身體狀態越來越好,同她聊天說笑,自己就很有成就感。和老人們待在一起的時間越多,對老人們就越發的不舍。
2006年,每年節假日來敬老院慰問的村干部楊偉民,走入高慧蘭的生活。
高慧蘭每天凌晨5點就要起床,開始敬老院一天的工作。
“經常來敬老院,她的付出全看在眼里。”楊偉民告訴記者,那時起,多見一次高慧蘭,自己心中的愛戀就多增加一分。
高慧蘭和楊偉民成家后,楊偉民為了照顧妻子,幫助分擔敬老院的工作,他辭去了村干部的職務。高慧蘭對丈夫前妻留下的女兒視如己出;總是在工作之余,盡可能多的回去探望照顧年邁的公婆。兩人相互扶持,精心經營自己的小家。有了楊偉民的理解和支持,現在住著9個老人的敬老院更加其樂融融。而當有孤寡老人去世時,夫妻倆一起為老人梳頭、理發、洗澡、穿壽衣,體體面面地讓老人入土為安。
洪菊英是1991年第一批住進養老院的老人,今年87歲的她思維敏捷,身體狀態也十分不錯。入住養老院25年,她目睹了高慧蘭所有的辛苦,也見證了高慧蘭的十年幸福。1月24日中午,在高慧蘭照顧她吃完午飯,她對記者說,如果不是高慧蘭和楊偉民的精心照顧,她不會有現在這么好的狀態,她對夫妻兩人的付出充滿感激之情。
高慧蘭和楊偉民的付出逐漸得到鄉鄰的理解和認可,如今,高慧蘭家庭已經成為大安鎮居民的學習楷模,提及他們,鄉親們都豎起了大拇指。2016年,高慧蘭家庭獲得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