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訊一年一度的"春運大戲"正在上演。離家在外的人們帶著期待,踏上了歸途。一張車票連接著家和遠方,承載著數億人的回家愿望。
1月23日,杭州東站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一群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格外醒目。在車站廣場、在售票大廳、在列車站臺…他們的身影溫暖著歸鄉人回家的路。96年出生的徐子晴就是他們之中的一員。
今年讀大三的子晴,參加鐵路杭州站志愿服務已經三年了,“年紀不大,但資格比較老”。
初見到子晴時,她臉上就掛著笑容。從清晨上崗直至晚上下班,面對旅客的問訊,她始終保持著微笑。
“請問哪里有熱水啊?”“請問我這個車次去哪里候車呀?”“我沒趕上車怎么改簽呀?”......子晴所在的趙紅衛服務臺前的詢問幾乎沒間斷過。
很多時候被問的次數多了,子晴不用查詢便能脫口報出某趟車的檢票口是那個,衛生間熱水臺的位置自不在話下。
“有時候看到急匆匆的乘客跑過來問詢,能節省他們的時間趕上火車,就是一種幸福。這點辛苦也不算什么。”子晴說。
事實上,子晴口中的“這點辛苦”可不簡單,春運志愿者上崗的時間是上午8點半,但作為隊伍里的老隊員,她每天還有一項工作,就是拿著志愿者牌證去接別的志愿者進站。這就意味著家住西湖區的她,每天早上5點半就要起床。
“每天早上都很困,我會在床上賴十分鐘,但不敢再多,再多就要遲到的。6點必須出門了。”
從家趕到火車東站,穿上紅馬褂,戴上志愿者服務牌,再一一將準備工作做好,子晴忙碌的一天就此展開。
志愿者工作的時間一般在下午五點左右結束,但子晴卻經常會”加班”。服務臺的工作結束后,子晴會到入站口或者其他地方幫幫忙,一般真正下班的時間會在晚上7點半左右。回到家一般都是將近晚上9點了。
這樣朝六晚九的春運志愿者生活,子晴已經堅持了11天,從春運第二天,1月14日開始,子晴從未缺席。
“每次穿上紅馬褂,戴上志愿者服務牌,我都特別開心!而且這里有很多小伙伴,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很開心。”
子晴是個標準的90后,聊天之中也會熟稔的用些網絡用語。“當面前圍著一堆旅客問詢時,也會不知道該答哪一個。整個查詢完,也會問自己,我剛才到底了經歷了什么。然后接著面對下一個旅客的問詢。”
“看到自己做的事情能夠幫助到別人,就是一種幸福。”
鐵路志愿者服務隊隊長顧雅娟告訴記者 “志愿者每天都要志愿服務12個小時左右,回答旅客的各種問題,基本上一天下來嗓子都快冒煙了。”
志愿服務需要的可不僅僅是體力,還有細致周到的耐心,和日復一日的責任心。但這樣的辛苦服務對于徐子晴一行人來說是快樂和自豪的。
來源:杭州網????作者:記者 頡月嬌陳浩鼎????編輯:李建剛?
?
?
?
?
???
相關鏈接:
浙江春運的“洋”志愿者:迷“年味”融春節文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