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交通新聞網刊發了一篇文章,指出網約車打車貴是因為各平臺取消了高額補貼,不能賴新政。
網約車與傳統出租車不同,由于用戶能夠使用手機客戶端隨時叫車,專車司機能夠隨時接單,網約車實現了點對點的服務。各平臺起初對司機資質并無過多復雜要求,只要有時間、空余可用的車載工具,原則上誰都能充任司機,這種方法讓司機數量在短期內急劇膨脹,更兼平臺之間為爭奪市場,給予司機高額補貼,乘客便間接享受到了“優惠”“優質”的服務。網約車的出現給傳統租車運營模式帶來直接沖擊,許多人都相信,網約車即將掀起一場革命,這場革命能順利解決一直存在的打車難問題。
過去常有人抱怨出租車服務質量差、車載體驗不佳、不能隨叫隨到等,這些毛病網約車似乎都能克服。各大平臺以高額的補貼保證了專車司機有足夠耐性提供更為細致、貼心的服務,正因為網約車具有切實的便捷性和較高的用戶體驗,當其作為新生事物同相關法律法規抵牾時,用戶始終呼吁政府使其合法化,交通部等部門也不斷組織座談會、協調會,設法令其與法律相容。這些都是網約車自己爭取的,它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擴寬了車載市場、便利了市民出行,有望引發一場更為深遠的革命。然而合法化的同時也意味著規范化,此前網約車的各方準入規則都由各平臺簡單規定,缺乏統一標準、門檻普遍過低,造成諸多安全隱患。其實只要解決了這些問題,網約車合法化就水到渠成了。正是在法律對網約車做出積極回應的關鍵節點,此前單方大額補貼的運營模式終于暴露出問題,各大平臺逐漸捉襟見肘、資金再投入難以為繼,不得不大幅削減司機專項補貼,這直接導致了后續的鏈式反應:司機收入降低,不斷有人退出網約車行列,市場上的網約車數量開始減少,用戶在打車時等待時間被間接延長,補貼優惠的消失導致乘車費用不斷上揚等。在不少人眼里,網約車變回了傳統的出租車,打車難問題重新出現。
交通新聞網這篇文章的厲害之處在于,它指出了網約車前期的運營模式注定不能持久,與其說網約車不復當年,不如是它正在恢復到常態。打車難問題的重新出現表明,基于大額補貼、迅速擴張、瘋狂占領市場的網約車模式并未成功解決打車難這一老問題,它只是暫時避開問題,待得風平浪靜,真相便浮出水面。這不是說新政對網約車沒有影響,各省新政對網約車準入都作了較此前嚴格的規定,必然會篩選、淘汰掉一部分人,這些人無論是自然選擇離去還是迫于政策,他們的漸次離去都加劇了人們打車難的感受,不過問題的根源依然是平臺未能及時建立持久、有效的盈利模式。這一事實無疑讓一部分人倍感沮喪,特別是那些曾對網約車革命抱有期許的人,但它畢竟是事實,只有接受了事實,我們才能重新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任何行業的變革,最終目的都希望讓人們的生活更便捷、舒適,只有堅持這一目的,變革才能受到人們的歡迎和支持,從而克服制度上的障礙、不斷壯大。但打車難成為新問題這一事實告訴我們,每一場變革都殊為不易,變革不僅需要排除技術上的各項干擾因素,還必須實現管理上的變革,以盈利模式的創新支撐技術層面的創新,方能改變一個行業,進而改變整個社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