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七,中超“血統論”
本專題策劃
廣州日報記者 陳偉勝
本專題撰文
廣州日報記者 張喆
本期特邀嘉賓
中國足球名記、《體壇周報》副總編輯馬德興
前國足助理教練、當代集團駐重慶當代力帆足球俱樂部代表區楚良
1月24日,房地產企業中赫集團正式通過公示,他們持有北京國安俱樂部64%的股份,一舉成為俱樂部的最大股東,“北京國安”也從此更名為“北京中赫國安”。過去20多年來,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的資本演化經歷了復雜的變化。中國的職業聯賽、足協治理、國字號球隊成績、球迷與資本之間到底存在怎樣的關系?目前依然轟轟烈烈的中國職業足球的資本狂潮還將持續多久?
《血統論》:“純”好還是“雜”好?
張喆:中國足球職業化20多年來,自始至終沒有更換過投資者的俱樂部目前只剩下河南建業了。應該說,職業足球俱樂部資本的“血統多樣化”是大勢所趨。但如果僅從目前的中超來看,依然有多家俱樂部是由單一企業投資的,即使股份制,也最多由兩三家企業組成,這和歐美成熟的俱樂部和日本俱樂部相比差距太大。現在不少日本俱樂部有多達二三十家企業作為股東,有的還吸收俱樂部會員股東。
區楚良:俱樂部資本多元化,是現代職業足球的主流發展方向。但中國的國情、聯賽的規則都和歐美不太一樣,我們沒有對大資本進行限制,所以往往會造成一家獨大,小資本即使進入了俱樂部也沒有話語權。因此,中超俱樂部距離真正的多元資本仍有距離。
馬德興:中國俱樂部和歐美不同的本質差異是——我們的俱樂部是建立在公司的基礎上,俱樂部背后的母公司的經濟情況決定生存情況,外國則是建立在社區基礎上。外國很多俱樂部的股東占比都很均衡,沒有一家獨大,這樣他們的生存會更穩定和良性,與球迷的關系也會更近。目前我們的職業足球發展了20多年,每家俱樂部的母公司一旦難以為繼,球隊就要易主更名,這是中國足球目前還稱不上真正職業化的原因。
張喆:中國俱樂部的資本單一化,主要是我們的職業足球和俱樂部的造血功能不行。
區楚良:過去20多年,我從球員、教練到俱樂部管理者,見證了整個職業足球發展的不同階段。如果從產業的角度看,確實還停留在“廣告足球”的階段。
馬德興:中國職業足球距離真正職業化還很遠,目前任何一家職業俱樂部都還只是母公司的一個部門,這注定無法擺脫“廣告足球”的定性。所以,中國足協要實現“俱樂部中性冠名”在現階段還很難。
《矛盾論》:“燒錢游戲”誰進誰退?
張喆:俱樂部資本的“國退民進”是否應該成為趨勢?目前的情況比較矛盾,我們看到中信這樣的國企減持俱樂部股份,同時也看到上港這樣的國企仍在大肆燒錢。
區楚良:“國退民進”是大趨勢,職業足球投資需要大量燒錢,國企如果還是上市公司的話,不可能向非盈利項目投入太多。
馬德興:“國退民進”現階段不太可能一蹴而就。職業足球始終不能脫離社會經濟,目前國企在整個國民經濟中還是支柱。其實國企和民企的混合資本共同運營一家俱樂部,也是可以嘗試的。
張喆:從過去20多年國內足球俱樂部的資本屬性來看,經歷了從煙草、藥品、保健品到房地產的潮流變化,你們估計下一個投資足球的熱門行業是什么?
區楚良:互聯網?金融?暫時還很難估計,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能是國內具有巨額廣告需求、擁有強大資本能力的行業為主。
馬德興:職業足球的發展水平必須和一個國家的經濟基礎和結構相符合。我也無法判斷下一個熱衷職業足球的資本來自哪個行業,但必須是該時期整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行業吧,所以目前依然是房地產企業為主。要判斷下一個風口,就要看未來1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情況。
《資本論》:錢能“砸”出足球未來?
張喆:根據最新的《中超商業價值白皮書》,去年中超的商業價值位列世界第14位,這對球迷來說是否真的有意義?資本確實可以短期換取職業足球的成績,也可以短期吸引球迷,但職業聯賽的本質是生意,不應該也不可能靠聯賽來迅速提升中國足球的整體水平。
馬德興:整個中超的商業價值,老實說對普通老百姓意義不大。目前,如何讓更多人參與其中才是更重要的?,F在很多人大談體育產業,但忽略了一個要素——只有當某項運動真正有更多人參與,才有產業的基礎?,F在參與足球和其他運動的人口基數依然很少,在這個時候談產業還是忽悠,甚至就是殺雞取卵。
區楚良:資本和國家隊成績,我認為不是中國足球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還是我們是否真正愿意做職業足球。要真正實現資本的運作,只能靠專業人做專業事,盡量少行政干預。
馬德興:資本如果用得好,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中國足球取得進步。但某種程度上,資本是非理性的,是追求在最短時間內獲利的。所以我個人認為,現階段資本的火爆,確實讓中國足球變得更加急功近利。
張喆:中國足協新政在外援限制和U-23政策上,是否損害了資本利益?是否對俱樂部的不尊重?你們認為足協的管理與俱樂部資本之間應該如何平衡?
區楚良:這些都是中國足球的短期行為,一定會損害部分資本的利益,違背了足球的一些自然規律。但在特定社會條件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什么時候能取消這種“政策”,真正讓球員自己通過競爭取得場上的位置,而不是靠政策扶上位,這才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這不是資本能夠做到的。
馬德興:我始終堅持一個觀點,中國足球本身發展如何,不是資本所關心的。中國足協作為最高行業管理者,立足于一個相對長遠的考慮,出臺一些政策無可厚非。整個中國足球不可能讓資本主導。我們要有一個根本概念,中國足球首先是一個事業,不是一個產業。在事業發展之后才能談產業,現在是本末倒置,只能讓中國足球加劇衰敗的程度。現在可悲的是大家都在談產業,沒有人談事業。做事業,必須有人犧牲,有人心甘情愿去犧牲!
張喆:如果資本能持續目前的火熱狀態,中國足協2022年的計劃會實現嗎?中國職業足球的資本熱什么時候會退潮呢?
區楚良:足球體系的建立肯定需要資本,所以足球當然歡迎更多的資本進入。但有了資本建立體系,中國足球是否就一定能實現2022年的計劃?這不一定。如果我們的計劃和目標永遠只是短期的,那么中國足球不會發生任何質的變化。
馬德興:資本什么時候覺得有利可圖就會進來!我不關心資本何時退潮,我覺得要更多關注真正關心熱愛足球的基層人士,他們比資本更重要。
?
?
相關鏈接:
怎樣給瘋狂“燒錢”的中超聯賽降降溫??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