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下午,浙商總會年度工作會議在杭州召開,總會會長馬云認為,現在我們國家必須轉型升級,轉型升級就相當于轉彎道,而轉彎必須要放慢速度。“經濟形勢好,有爛企業,經濟形勢不好,有好企業。”馬云說,不管經濟形勢好和壞,我們做企業,每個人每一年都要問自己三個問題;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放棄什么。(1月26日《錢江晚報》)
歷添新歲,春滿山河。傳統年底,亦是回首與展望經濟走勢的大日子。以馬云為代表的浙商,是中國商業版圖中亮眼的力量。包括蘇商、閩商、徽商、晉商等,千百年來,它們在傳承中國商業文明的同時,在一體化的世界貿易舞臺,亦彰顯著性格鮮明的“獨家功夫”。就像馬云總結的:無論何時,浙商都需要有“四個堅持”,即堅持理想主義、堅持樂觀主義、堅持學習、堅持自重自尊和自強。這“四個堅持”,恐怕也是新方位下中國經濟強身健體的處世良方。
眼下的宏觀經濟形勢,仍須在辯證法下審慎判斷。
一方面,1月2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6年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三去一降一補”成效初顯,經濟持續轉型升級。從數據來看,工業、消費、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高技術產業、節能減排等方面的亮眼表現都顯示出結構調整取得進展。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組織實施了“2016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結果顯示,認為目前宏觀經濟“偏冷”的企業家占48.6%,認為“過冷”的占6.8%,兩者合計比重雖比2015年下降了5.3%,但整體感覺仍“偏冷”。這個時候,壓力與責任、理想與使命,可能就會化為現實的路線選擇:投資還是撤資、堅守還是放棄……短期利潤與未來愿景的糾葛,不僅考驗著頂層設計的智慧,亦在考量著企業經營者的謀略水平。
“經濟形勢好,有爛企業,經濟形勢不好,有好企業。”話雖直白,卻是真理。企業要“三省吾身”,就是要多問問自己: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放棄什么。第一個問題,指向資源要素的獨特性。在這個互聯網+年代,就像馬云說的,“以前做生意是你做別人不知道的,因為信息不通暢,你可以做差價;今天你沒機會做差價,今天你要做別人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第二個問題,指向經營目標的確切性。結構調整后,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的比重正在加速上升。“不知道世界發生什么事情,不知道競爭對手發生什么事情”,就很難確立目標靶心。知道自己要什么,才能找準航線,在穩中求進的路上走的更遠。最后一個問題,其實還是經營策略。尤其在下行壓力大、去產能任務重的時候,“放棄”意味著減壓、更意味著重拾新機遇。
2017年伊始,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要正確認識“實體經濟”內涵。新經濟的方向感越來越明確、新實體的獲得感越來越扎實,聽聽阿里的“生意經”、學學浙商的經營之道,傳統業態也好,時髦產業也罷,總歸都能添一份越冬的力量。
文/鄧海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