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
新華社記者 令偉家、陳晨、莫華英、李平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閉幕后,記者行經陜西、甘肅、貴州三省十市十三個區縣,歷時一月有余。從黃土高原到云貴高原,走街道社區、進車間廠房、下田間地頭,親身感受到全面從嚴治黨給基層帶來的顯著變化:黨員像樣子,發展有路子。一個“嚴”字,清正了黨風政風,贏得了人心民心。
????甘肅省成縣雞峰鎮草灘村農民李生榮最近有點忙。這位有著30年黨齡的老黨員,正在為即將到來的村民代表大會準備自己的述職報告。這一年做了哪些工作,來年有怎樣的打算,他都要一五一十向群眾報告,并接受他們的打分評判,這是村里最近定下的新規矩。
“乍一聽挺不適應。我一個黨員,怎么還讓村民給打分嘞?可轉念一想,黨員就是為群眾服務的,給你打分名正言順。”李生榮笑著說。這一年,他帶領村里5戶貧困戶養土雞,戶均收入1.6萬元。
群眾評議共分五檔,老李說他有信心拿到“優秀”。這些天,他一出門便戴上黨徽。“述職是好事,就是提醒自己,別忘了我是個黨員。”
隨著六中全會精神在基層宣講貫徹,越來越多的黨員像李生榮一樣,主動亮明身份、接受群眾監督。
“黨員有個黨員的樣子了!”這是廣大群眾對基層黨員干部最直接、最真實、最質樸的感受。
陜西省黃龍縣三岔鎮四條梁村村民潘鳳亮說:“以前個別黨員與群眾看不出差別,有的黨員都不參加黨課學習,很不像話。現在不一樣了,六中全會后,黨員干部主動送來學習材料,還跑腿幫村民辦低保辦養老。”
去年夏天老潘家的窯洞被雨水沖塌,黨員干部幫他安頓好臨時住處,又爭取到了資金,全家人在冬季前搬進了彩鋼房。潘鳳亮說:“群眾有啥困難,都是黨員沖鋒在前。”
“從嚴治黨是一次黨員身份意識和宗旨意識的回歸。規矩嚴了,紀律明了,黨員有個黨員的樣子了,再混日子可不行了。”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委組織部長王國鋒說,當地對干部實行“駕照式”管理,辦事拖拉等都是扣分項。一旦分數扣完,第一次召回學習、重新競聘上崗,第二次就要給予相應組織措施,倒逼干部“在其位謀其政”。
嚴是底線,更是底氣。黨內政治生活“嚴”字當頭、立起規矩,也為依法依規履職盡責的基層干部撐腰鼓勁,讓黨員更有勇氣擔當。
在甘肅成縣拋沙鎮東羅村,記者翻看了近期的一次會議記錄。村里為硬化一段400米的河堤路,共經歷了干部入戶征求意見、支部大會討論、全村張榜公示、群眾代表會議、事中監督、事后評議六個流程。決策過程長了,但工程質量好、資金用得清楚,群眾普遍滿意。
“過去村里大事小情,都是干部說了算,群眾啥都不知道。現在好了,錢怎么花、權怎么用,明明白白,大家心里亮堂著哩!”村民安金鎖一席心里話,讓村支書朱會平感慨萬千。
這位干了14年村干部的隴南漢子說,以前只要自己認定了的事,個人就拍板了,有時還會打一點政策“擦邊球”。“想想都后怕。”朱會平說,“現在心里有了‘嚴’字標,干什么事,首先想到的是規矩、紀律和法律。看似捆住了手腳,實際是保護了黨員,指明了正道。”
黨員服務心貼心 群眾發展路對路“你把群眾看得有多重,群眾就把你圍得有多緊”。在貴州省仁懷市的大街小巷、田間地頭,這樣的標語隨處可見。“背包干部”就是這樣一群時刻把群眾放在心坎上的人。
每次走訪,王灑都會背一個小挎包,裝上駐村日記、便民連心卡、應急藥品和手電筒。這身行頭時刻提醒自己,黨性就在這里。
王灑是仁懷市三合鎮安居村第一書記。駐村以來,他協調資金修馬路建水窖,辦起4個合作社,建了60畝水產養殖場和300畝葡萄園,為群眾創收1100萬元。他的駐村日記密密麻麻記滿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小小挎包,裝著組織囑托和群眾期待,背上它就背起了責任。”王灑說。
“從嚴治黨最終要體現在經濟發展和為民服務上來。”甘肅定西市安定區委書記趙眾煒說,結合落實六中全會精神,安定區提出構建服務型農村基層黨組織。
全區19個鄉鎮建立便民服務大廳,村社設立群眾需求代辦點,群眾動嘴、干部跑腿。推行領導帶班、首問負責、限時辦結、駐村值班制度,確保每項措施落到實處。
通過從嚴治黨,黨員干部的服務貼心了,脫貧致富的路子清晰了。
隆冬時節,陜北高原萬木蕭疏。延安市寶塔區馮莊鄉杜坪村的溫室大棚里卻滿眼綠色。村支書李錘正在大棚內查看蔬菜長勢。
李錘人如其名,結實又憨厚。但前幾年他可不是今天這樣的精氣神。2014年當選村支書后,面對村兩委缺乏凝聚力、班子成員各顧各的情況,他覺得自己獨木難支,也漸漸當起了“甩手掌柜”。
從嚴治黨讓李錘心中的黨性再次覺醒。特別是最近,他像換了個人似的,沒事就往村里新建的100多個大棚里鉆,給群眾講技術、談銷路、聯系客戶。當被問及為何有這般變化,李錘一臉憨笑:“最近學習六中全會精神,全黨都嚴起來了,咱當支書的,能不操心村里的發展嗎?”
“六中全會后,基層最大的變化是干部的擔當意識、標桿意識強了。”延安市委書記徐新榮說。
清正黨風廉潔政風 贏得民心凝聚人心????一個月前,23歲的劉琳向甘肅省成縣東營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談及入黨申請,劉琳的神情莊重而堅定,“這是我最鄭重的一個心愿。”
劉琳家住成縣,電子商務是家鄉的新名片,全縣擁有920多家網店,超過7000人在電商產業鏈上就業。去年秋天,大學畢業后的劉琳正為找工作發愁時,鄉鎮干部上門動員她參加電商培訓。
令劉琳動心的是,黨員干部變化很大。“過去找干部辦事,常常找不到人。現在都是干部主動上門,幫群眾聯系培訓、創業貸款。”劉琳感受到,黨員就在身邊。“我也渴望加入這個光榮的組織,為鄉親們服務。”
貴州省仁懷市壇廠街道枇杷村,4年前因為征地用工,數百村民打砸鎮政府,干群關系跌至冰點,發展幾近停滯。如今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村容整潔、鳥語花香,成為當地有名的小康村。
親歷這場巨變的龐文勇說:“為啥有這變化?大道理我講不出來,親身感受卻有點。過去大家到鎮里上個戶口,即使證件齊全,也要被推來推去。你得求干部,賠笑臉,遞香煙,沒半個月根本辦不成。現在半天就能辦好,給干部遞根煙,嘿,沒人敢抽了。”
黨員的身子正了,群眾的信任也回來了。記者一路采訪發現,隨著從嚴治黨理念深入人心,黨風正了、政風清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吸引力日漸增強。
六中全會閉幕后,陜西寶紡集團大榮公司黨委副書記蘇冰就在為職工入黨的事忙碌。去年公司共有20多人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而前年這個數字是零。
一年多前,這家老國企瀕臨破產:銷路不暢、虧損嚴重、人心渙散。去年上半年,新組建的公司黨委立下嚴令,從領導干部自身做起,與職工“約法三章”:不接受下級吃請、領導干部全部下車間、招聘進人一律公開透明……
一個“嚴”字,使大榮公司在短短半年間起死回生,月均銷售增長83%,產銷率達100%,一線職工收入翻了一番多。更重要的是,黨員的身份意識強了:佩戴黨徽上班、自覺加班加點、帶頭學習技術。“黨員干部以身作則,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出來了,黨組織自然就有吸引力了。”蘇冰說。
“全面從嚴治黨為基層帶來的變化,對于牢固樹立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形成從嚴治黨上下呼應的整體效應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延安干部學院楊志和教授說,“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需要緊扣基層建設這一環節,貴在持久、要在嚴肅、重在成效。”(參與記者:付瑞霞、王博)
?
?
?
?
相關鏈接:
實干擔當彰顯黨員本色——王經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